2024년 6월 29일 토요일

법화의소

 法華義疏

聖德太子

615

參見妙法蓮華經鳩摩羅什譯)》。

Documentation for the TextInfo template.版本信息

姊妹计划姊妹计划: 数据项

法華義疏第一

此是大委國上宮王私集非海彼本

 

夫妙法蓮華經者蓋是總取萬善合為一因之豐田七百近壽轉成長遠之神藥若論釋迦如來應現此土之大意者將欲宜演此經教修同歸之妙因令得莫二之大果但眾生宿殖善微神闇根鈍以五濁障於大機六弊掩其慧眼卒不可聞一乘因果之大理所以如來隨時所宜初就鹿苑開三乘之別疏使感各趣之近果從此以來雖復平說無相勸同修或明中道而褒貶猶明三因別果之相養育物機

 

於是眾生歷年累月蒙教修行漸漸益解至於王城始發一大乘機稱會如來出世之大意是以如來即動萬德之嚴軀開真金之妙口廣明萬善同歸之理使得莫二之大果妙法者外國云薩達摩然妙是絕粗之號法即此經中所說一因一果之法也言此經中所說一乘因果之法超然絕於昔日三乘因果之粗故稱妙蓮華者外國云分陀利此物為性花實俱成此經因果雙明義同彼花故以為譬也經者乃是聖教之通名佛語之美號然經是漢語外國云修多羅經義者訓法訓常聖人之教雖復時移改俗前主後賢不能改其是非故稱常為物軌側故云法然諸經得名不同或有單法單譬為提或雙舉法譬或單以人名或雙舉人法今此經上言妙法是舉法下言蓮華是舉譬雙舉法譬為提故云妙法蓮華若具存外國音應言薩達摩分陀利修多羅也

 

夫至聖所說經無大少理無豐約皆以三段明義一序說二正說三流通說須此三者眾生從來迷塵神根不利若卒聞深理非但不能受行更生謗心恐墮惡趣故第一先現殊常之相令生欣仰序相既陳即物見聞遲受聖音故第二即有正說聖人說法非但當時蒙益遠及末代同獲今利故第三有流通說也文處者此經品凡有二十七品初一序品是第一序說從方便品以下入分別功德品訖如是諸人等於是無有疑凡舉十四品半經文是第二正說分別功德品從又阿逸陀若有眾生聞佛壽命長遠以下凡有十一品半經文第三流通說就第一序說開為二從初訖退座一面名為通序如是等五事普貫眾經故云通序從爾時世尊四眾圍嬈以下盡序品名為別序言眾經現序不同或有放光地動出大音聲而作序或有獻蓋現疾作序或現乞食遣書作序如今此經天雨四花地有六種震動即諸經種種各異故稱別序釋此通別二序亦有種種而今但據一家所習不煩多記就第一通序中即有五事一如是二我聞三一時四住處五同聞眾雖復五事分為三如是我聞二事表傳述有本且表異外道我自然知之過一時者欲表感應相稱一時而說故為物有利住處同聞眾二事證成上我聞證意至處當釋如是者釋有多種而今但據一家所習兩物相似曰如一物無非曰是即謂文如理是言如來既以金口八向妙音為說此經而阿難以肉口一音為傳然則口義雖同金肉有別音義雖似一八不同故於文曰如而所說同是一乘更無異說故於理曰是我聞者阿難自言我從佛聞非自作也一時者第二表感應相稱一時為說故為物有利所以須傳也第三舉住處同聞二事證成上二義者雖曰我聞聞必有處故云佛在王拾城耆闍崛時我聞此經也王舍城事余疏廣釋而今不記耆闍崛是外國語此翻靈鷲山言彼山頂似靈鷲鳥啄也與大比丘眾以下舉時同聞眾亦為證言有如是人等共聞聞必非虛就中有三第一先列聲聞眾第二列菩薩眾第三列凡夫眾就第一列聲聞眾中亦有二第一先列比丘眾第二從摩訶波闍提以下列比丘尼眾就第一比丘眾中亦有二第一先列有名聞眾第二從復有以下列無名聞眾就第一列有名聞眾中自有六事一與大比丘眾出類二萬二千人俱唱數三皆是阿羅漢定位四從諸漏已盡以下嘆德五從其名曰以下列名六從如是等以下結數或云釋疑隨欲可用諸漏已盡無復煩惱者嘆羅漢不生德煩惱為受生因而煩惱盡故不生逮得己利者嘆應供德羅漢智斷兩具應受人供得為己利盡諸有結心得自在者嘆殺賊德殺賊自在唯是是一時而義自應有始終故云盡結而得自在也第二列無名聞眾可見諸比丘得名所以他疏廣釋而此不記從摩訶波闍提以下列聲聞中之第二列比丘尼眾可見從菩薩摩訶薩以下列同聞眾中第二列菩薩眾就中亦有六重一菩薩摩訶薩者明類二八萬人俱唱數三皆於阿耨三菩提定位四從皆得陀羅尼以下嘆德五從其名以下列名六從如是等以下結數前三後二可見但就第四嘆德開為四第一正嘆德第二從供養無量以下嘆行第三從以慈修身以下嘆體第四從名稱普聞以下嘆名皆得陀羅尼者陀羅尼此言總持樂說辨才者嘆四辯中之一此二句嘆內德轉不退法輪者輪義是能轉佛法亦能轉眾生成佛即同世輪故云法輪釋輪義亦有廣釋而今不記此一句嘆外化德從供養以下嘆行供養無量百千諸佛者出其行本於諸佛所殖眾德本者正嘆本行此二句正嘆行常為諸佛之所稱嘆者引佛嘆為證言行既深妙故為諸佛嘆也從以慈修身者正嘆身善入佛慧通達大智到於彼岸者嘆心佛慧謂真智大智亦佛俗智言既以慈為身以佛智修心則為諸眾生所依明也嘆名可見從爾時釋提桓因以下列同聞眾中第三列凡夫眾即有七種凡夫故文自成七第一列天眾第二列龍眾第三列緊那羅眾第四列乾闥波眾第五列阿修羅眾第六列迦樓羅眾第七列人眾文次即可見就第一列天眾亦有二第一先列欲界諸天第二從娑婆世界主以下列色界諸天釋提桓因者欲界第二天此天天上為佛大檀越故先列之從名月以下皆是帝釋補臣等從四大天王以下列欲界第一天從自在天以下列第五化樂天大自在天列第六他化自在天略不列第三淡摩天第四兜率天從娑婆以下列色界天梵天王者初禪梵王屍棄大梵者二禪梵王光明大梵者三禪梵王緊那羅乾闥波即是鬼神皆為帝釋作樂神四緊那羅為法樂四乾闥波為俗樂阿修羅為下善所得非正鬼神由其多諂曲故貶之為鬼迦樓羅者是金翅鳥從違提以下第七列人眾韋提是阿闍世王母此中鬼神得名所以及其本性他疏廣釋而今亦不記

 

就第二別序開為五第一眾集序第二從為諸菩薩說大乘經以下訖以佛舍利起七寶塔名為瑞相序第三從爾時彌勒菩薩作是念以下訖神通之相今當問誰名為疑念序第四從爾時彌勒菩薩欲自決疑以下訖瞻察仁者為說何等名為發問序第五從是時文殊師利語彌勒菩薩以下訖品名為答問序此五重所由來者夫說法之義集眾應先故第一有眾集集眾既竟宜先現瑞令眾遲仰然後可說故第二有瑞相序瑞相既見則難不疑故第三有疑念序疑念則不問難遣故第四有發問序發問既來理宜隨答故第五有答問第一眾集可見就第二現瑞中又開為二第一現瑞於此土第二從爾時佛放眉間白毫相光以下現瑞於他土就第一現瑞於此土中亦開為五第一明無量義經第二從說此經已以下現入定第三從是時天雨以下現雨花第四現六種地動第五明大眾睹異歡喜無量義經者有二解一云此明無量萬善同歸成佛之義故云名無量義經但與法華相異者法華正言無二無三會同歸一此經直明萬善成佛不言無二無三將欲明今日一因一果之理故先以此經為序也二云此經明空理不可以邊量往求之義故云名無量義經二皆好則好矣但疑者雖不言無二無三既言萬善同歸成佛則無異今日法華然則還以法華為法華作序理豈其然明空義者法華正以萬善成佛為宗亦不宜以空為序今所須者直言有大乘經名無量義為此經作序其經所說此不顯故不審但應爾也第二須入定者將欲明一因一果之理故先須入定而如來既達三世有無雙照不宜方須入定但欲令學地之人重法尊理莫以漫散為說且欲令彌勒致問文殊使開將說法花即以為作序也第三雨花者有花必有實欲表有善必成佛第四六種動者欲令有緣皆集聽說一因一果也又云欲表六道有善皆得成佛故現六種動第五大眾歡喜者見瑞即懷瑞非徒現必有所由故內心生喜從爾時放眉間光以下現瑞中第二現瑞於他方就中開為二第一為現他方事先須放光第二從於此世界以下正出因光所現事品放從眉間者欲表一因一果中道也但舉東者舉一餘三自去故也亦可欲表一因一果故但舉一也本義云此放光應入此方故此方事並光即有六事而今不須何者夫光所照不別彼此所以後偈中彼此皆用也而以義推尋放光之要應在遠物且臨文推求分段之宜宜入他方故不須也就第二正現事品中即有七事自為七重第一見六道眾生第二見諸佛第三聞說法第四見二乘人修行第五見大乘人修行第六見彼佛滅度第七見供養舍利此七事皆是因光得見文次皆以見為別可見因緣者四等六度莊嚴佛土之因緣也信解者正法之信相貌者謂進退諸儀從爾時彌勒菩薩作是念以下第三疑念序開為二第一敘彌勒疑念第二從爾時比丘以下敘大眾疑念就第一敘彌勒疑念中凡有三念兩疑今者世尊現神變相者第一念以何因緣而有此瑞者第一疑從今佛世尊入於三昧以下第二疑從復作是念以下第二念然則唯有二念兩疑終成二念一疑何則第二念我當問文殊之時即遣第二當以問誰誰能答之疑故云終成二念一疑也一云分取今佛世尊入於三昧是不可思議現希有事用為作念故始具三念二疑二皆可去但世解不同故爾就第二敘大眾疑中唯有一念一疑是佛光明神通之相者總念他方此方五七事今當問誰者疑上有以何因緣而有此瑞之疑與當問文殊之念此二是深故大眾不及也即問今所集者豈唯凡夫亦有聖人何都不及也釋曰聖人亦有然但一會之宜宜推高明於彌勒誠為補處故能知可問之人所以唯推彌勒而已也即問然則若言可問之極當在於佛而不問如來猶問文殊豈言能知可問答曰佛今入定那得問佛若待佛出定出定即說法華自成正說無由以彌勒問佛為此經作序也今問文殊文殊引古證今而答仍知佛出定必說法花所以彌勒問文殊答皆得為此經作序也一云大眾亦具二念兩疑但不及當問文殊之念也從爾時彌勒菩薩欲自決疑以下第四發問序亦開為二第一經家敘彌勒發問之意即有二意一自為二為大眾可見第二從而問文殊以下正出其問就中亦開為二第一從初訖如天樹王其華開敷正問第二從佛放一光以下舉八行偈請答就第一正問中亦有二第一舉長行略問第二舉五十四行偈廣問就第一長行略問中亦有二第一總問此方五事第二從放大光明以下亦總問他方七事第二廣問中亦開為二第一舉初四行偈廣問此方五事第二從眉間光明以下舉五十行偈廣問他方七事就第一廣問此方五事即有四問第一初一行偈問放光第二舉一行半偈問上雨花第三舉二句問地動第四舉一行偈問大眾歡喜略不問說法及入定何則入定說法如來常事不宜問如來何故說法入定故略而不問也導師謂佛從眉間光明以下第二廣問他方七事就中亦有二第一初一行半偈先問放光第二從諸世界中以下四十八行半偈正問因光所現事品諸句皆應言何其爾也就中亦開為六第一初一行半偈問見六趣眾生次二句問見現在諸佛從演說經法以下六行半偈問聞諸佛說法從文殊師利以下一行半偈結前開後從我見彼土以下三十一行半偈問見大乘人修行從文殊師又有菩薩以下七行偈問見佛滅後起塔供養舍利故大開為六也但略不問見少乘人修行不問意難求但懷者從若人遭苦以下三行偈是問見三乘人修行亦可得耶第一第二不開但就第三問見聞說法亦有二第一直問聞種種說法第二從若人遭苦以下明所說與三乘人根性合第四亦不開就第五問見大乘人修行中亦有二第一初一行偈總問見菩薩種種修行從或有行施以下三十半行偈別問見菩薩種種諸行釋此中文本義分重解釋而今但隨文直釋不須分重從文殊又有菩薩以下第六問見彼佛滅後起塔供養舍利就中亦有三第一舉一行偈正問見供養舍利第二從又見佛子以下四行偈出塔莊嚴之相第三從文殊以下二行偈釋疑疑者聞上莊嚴國界則懷作塔但為嚴國非為供養舍利也故釋云作塔正為供養舍利而國自然嚴清如天樹王也本義云樹王波利質多羅樹也種樹本為得果非為求華嚴樹而花敷時其樹自然好嚴即因嚴塔其國自然嚴清亦爾也從佛放一光以下八行偈正問中第二請答就中亦開為二第一初三行偈略舉所見正請答第二從四眾欣仰以下五行釋文殊伏難結請就第一正請答中亦有二第一二行偈先舉所見從我等見此以下一行偈正請答就第二釋伏難結請中亦有二第一初四行偈正釋伏難從文殊當知以下一行結請伏難有四一者文殊聞彌勒言佛子文殊願決眾疑默作伏難大眾若有所疑即自來問何勞待汝問也是故彌勒即釋曰四眾欣仰瞻仁及我世尊何故放此光明瞻我者欲令問瞻仁者欲為答既有此意豈得不問寧言大眾無疑也二者若大眾實有疑者今佛神通現瑞必有深意我那得答宜待如來出定乃可問也故彌勒即釋曰如來出定不知何時出若今不即答大眾疑彌深佛子時答決疑令喜何所饒益演斯光明三者如來神通現瑞理實難明然猶欲答者汝即既是補處亦應共量為答何但使我答也故彌勒即釋曰我那得知但懷者佛坐道場所得妙法為眾說耶為當授記耶我意唯爾文殊即難若爾即應以此可答何勞使我答也故彌勒亦釋曰示諸佛土眾寶嚴清及見諸佛此非少緣必有大意那何以我猶預之懷而答也此伏難是光宅法師傳謝寺次法師次法師又傳江北招法師既是名匠所傳後生學士宜實尊奉從是時文殊以下別序中第五文殊答問序就中初開為二第一從初訖四十三行偈正答其問第二從諸人今當知以下有二行偈開獎物心結答就第一正答中有二第一舉長行答第二以偈重答就第一長行答中亦開為四第一從初訖演大法義彷彿而答言文殊若論其本既是已登正覺之大聖也但從一化之宜現為弟子則不宜卒明如來現瑞深意所以一往茍用彷彿思惟而答也第二從諸善男子以下訖故現斯瑞略引曾見少分明答第三從諸善男子如過去以下訖求名菩薩汝身是也廣舉曾見分明適答第四從今見此瑞與本無異以下竟長行會證古今舉實結答就第一彷彿答中即有五句一句欲說大法謂今日法花經於昔日為大也二句雨大法雨者雨亦譬法花經雨潤萬物令長成實此經亦能潤萬善以為一因令長法身一果故以為譬三句吹大法喙亦譬此經外國人將欲改令吹喙而制此經亦能改昔日三因三果故為譬四句擊大法鼓亦譬此經鼓是導軍伐滅怨賊此經亦能滅煩惱賊故為譬五句演大法義大法義謂今日一因一果義從諸善男子以下第二略舉曾見少分明答就中亦有二第一正舉曾見第二從是故當知以下證今尋文可見從諸善男子以下第三廣舉曾見分明適答就中亦開為二第一從初訖欲知此光所為因緣明今已見事與曾見事同第二從時有菩薩名曰妙光以下今當將見事與曾見事應同就第一今已見事與曾見事同又開為三第一據最始一佛明二事同第二從次復有佛名日月燈明以下列二萬佛第三從其最後佛以下據最後一佛明五事同就第一據最始一佛明二事同亦有二第一先出能說二事佛從演說正法以下正明所說二事同言過去佛有二事今釋迦亦有二事也二事者一三善同二三乘教同三善者初善中善後善初善謂序說中善謂正說後善謂流通說言如來所說經序正流通皆善故云初善中善後善也從其義深遠以下讚歎三善其義深遠者謂文下之理其語巧妙者理上之文純一無雜具足清白梵行之相者雙結皆爾也從為求聲聞者以下第二明三乘教同可見從次復有佛以下第二列諸佛同可見從其最後佛以下第三據最後佛明五事同五事即為五重一有子義同言今釋迦亦有羅睺羅二出家義同今羅睺羅亦出家從是諸王子以下是三現此方五事義同今釋迦亦現此方五瑞也從是時日月燈明佛以下是四現他方七事義同今釋迦亦現他方七事瑞也從爾時如來以下是五明疑眾同釋迦亦有疑眾也從彌勒當知以下是然上諸佛中唯明二事同此明五事同但互舉出之無異意也從時有菩薩名曰妙光以下廣舉曾見分明適答中第二明今當將見事與曾見事應同就中明七事應同故自為七重第一明因說經人義應同言日月燈明佛因妙光菩薩說法華今釋迦亦應有因說經人第二從名妙法蓮華以下明所說經名義應同今亦應有法花經第三從六十少劫以下明劫數義應同今說法花亦應有六十少第四從日月燈明佛於六十少劫以下明唱滅義應同今釋迦亦應有唱滅第五從時有菩薩名曰德藏以下明授記義應同曾日月燈明佛記德藏菩薩補處今釋迦亦應記作補處人第六佛授記已以下入滅度義應同今釋迦亦應滅度也第七從佛滅度後以下明因人流通義應問曾日月燈明佛所說法花經使妙光流通今釋迦亦應有使流通人即使藥王菩薩令流通也前六不開但就第七因人流通義應同有三第一正明流通義應同第二從日月燈明佛有八子以下因嘆流通人釋物疑第三彌勒當知以下會通古今第一可見就第二因嘆釋疑中有二第一先舉八王子嘆妙光道高仍揚文殊宜答第二從八百弟子以下舉八百弟子嘆妙光德廣仍抑彌勒宜問釋疑者大眾疑今彌勒既是補處文殊未記然則文殊應問彌勒何故彌勒更問文殊耶所以舉八王子揚文殊宜答曰燃燈佛於八子中第八子則是釋迦本師今文殊已於八子佛及釋迦作師來久必其見聞寧有邊量然則文殊宜答明矣次舉八百弟子抑彌勒宜問曰今彌勒既不入八子且八百弟子中猶為下品人豈得不問文殊然則彌勒應問明矣就中以三幡問答作料簡一者問曰今釋迦佛時彌勒發問文殊為答以此為例燈明佛時亦應有問答之人何故此不顯耶釋曰燈明佛時應答問者必是妙光妙光文殊今自會通而德藏與彌勒不得會通故此不顯彼時問答者也猶不明去何者今所謂應同者豈言昔日八子即今羅睺哉是乃雖復名體各異唯取其義相似故謂之應同也寧言不得會通故不顯也是故今世師云有兩損故不明也何者若此顯彼時問答者則今文殊彌勒但述前人然則於文殊一無自能答之譽為彌勒亦無自能問之功有此妨故不顯也猶不清去何者但為文殊猶復可然而彌勒發問既在文殊未明此傳之前故為彌勒一無可慊而未聞窮釋但私懷者今為彌勒雖無可慊為文殊有妨猶不欲顯彼時答問然則發問亦無可顯又若此猶顯彼時發問必大眾疑今此彌勒或曾已聞此傳但故詳而問耶有此妨二皆不顯也二者問曰燈明佛時背補處德藏唯對妙光而說法花今釋迦背文殊對補處彌勒及身子為說法花然則那得言因說經人義應同又燈明佛時對妙光而說即使妙光流通今釋迦時對彌勒及身子而說別使藥王流通然則那得言因人流通義應同釋曰今所謂應同者非言名體即一故應同唯取其所因義相似故云應同則如上言昔日八子豈今羅睺羅哉也三者問曰燈明佛時先說法華說已唱滅然後授記德藏今釋迦佛先記彌勒記已為說法花說已唱滅此二相違何也釋曰此意難知或從為化所宜二皆必有所由非虛設也從今見此瑞以下答問中第四會證古今舉實結答即有二一今見此瑞與本無異者結今已見事與曾見事同二從是故以下結今當將見事與曾見事應同從爾時文殊以下第二以偈重答上長行中初有四第一彷彿思惟為答第二略舉曾見少分明答第三廣舉曾見分明適答第四會證古今舉實結答今不頌第一第二但頌第三第四從我念過去以下訖妙光法師者今即我身是舉四十一行偈頌第三廣舉曾見分明適答從我見燈明佛以下二行偈頌第四舉實結答上第三分明適答中復有二第一今已見事與曾見事同第二今當將見事與曾見事應同今皆頌之從初訖是事何因緣十八行半偈頌第一今已見事與曾見事同從天人所奉尊以下二十二行半偈頌第二今當將見事與曾見事應同上第一已見事同中已有三第一據最初一佛明二事同第二列二萬佛第三據最後一佛明五事同今但頌第一第三略不頌第二列二萬佛今初二行偈頌第一據最初一佛明二事同從佛未出家時以下十六行半偈頌據最後一佛明五事同上第三明五事同中即有五事皆頌之初二句頌有子義同次二句頌出家義同從時佛說大乘以下三行半頌此方五事同從佛放眉間光以下十行半偈頌他方七事同從爾時四部眾以下一行半偈頌疑眾同從天人所奉尊以下二十二行半偈頌上第二今當將見事與曾見事應同上中已有七事應同一因說經人義應同二經名應同三劫數應同四唱滅應同五授記應同六滅度應同七因流通義應同今皆頌之初二行半偈頌因說經人義應同說是法花經一句頌經名義應同從滿六十少劫以下一行一句偈頌劫數義應同從佛說是法花以下四行偈頌唱滅義應同從聖主法之王以下二行半偈授記義應同從佛此夜滅度以下二行偈頌正滅度義應同從是妙光法師以下十行頌因人流通義應同前三不開但就第四唱滅應同中四行分為三二行偈正唱滅次一行偈勸修善次一行偈明時眾聞唱滅愁悲第五授記第六正滅亦不開上第七因人流通義應同中已有三第一正明流通義應同第二因嘆釋疑第三會通古今今皆頌之初一行偈頌第一正明流通義應同從是諸八王子以下八行偈頌第二釋疑從彼佛滅度後以下一行偈頌第三會通古今上第二釋疑中已有二一因嘆舉八王子揚文殊宜答二舉八百弟子抑彌勒宜問今皆頌之初三行偈頌文殊宜答從是妙光法師以下五行偈頌彌勒宜問從我見燈明佛以下二行偈頌上第四會證古今舉實結答實相義今日一因一果義也此中文本義超文煩釋而今隨有宜釋而已從諸人今當知以下答問中之第二開將物情結答即有二初一行明善事應來謂顯一後一行惡事應去謂所疑也

 

方便品第二

從此品以下訖分別功德品如是諸人等於是無有疑凡舉十四品半經文是經中第二正說此品明昔日有三既是方便非是實說從其所說受名故云方便品然今此品並說昔三即是方便今一為實則應言方便實相品何意偏舉方便為品目者凡製品目是出經者意非如來語然所以出經者偏舉方便為品目者一乘教但昔日不顯本來即是實說今亦自一更無所改但三乘教昔日不名方便稱為實說但今至此方顯非實故云方便品而若具為目亦應言方便實相品但略而不存也就此正說大開為二第一從此品以下訖安樂行品凡舉十二品明因一義第二從從地踴出品以下訖入分別功德品如是諸人等於是無有疑凡有二品半經文明果義長遠之相就第一明因義又開為四第一從初訖眾生處處着引之令得出偈以來略開三顯一動執生疑第二從爾時會中有諸聲聞以下訖是等聞此法則生大歡喜名大眾懷疑致請第三從佛語舍利佛以下訖學無學人授記品凡有七品半經文廣開三顯一斷疑生信第四從法師品以下訖安樂行品凡舉四品別流通因義此四來意者夫如來明此法花之大意者但欲遣昔日三因三果令得今日一因一果也然眾生神闇根鈍不可卒然顯說是以於開三一往但略言佛以方便力示以三乘教於顯一亦略言世尊法久後要當說真實第一略說來意爾也動執生疑者眾生聞昔日有三執以為實而今聞既是方便則動其執若爾是應非實又聞要當說真實則生疑何物謂之真實故云動執生疑第二懷疑致請來者眾生夢聞略說則執動疑生執心既動理有可除之義疑心既生可有得解之美即不可不請第二懷疑致請來意爾也第三廣開來者如來深旨唯在於廣不在於略眾請既致復有何待所以則舉法說譬喻宿世因緣廣開三顯一以決眾疑令知實理第三廣開來意爾也略廣二說既竟因義自圓宜明流通故第四勸別流通因義就第一略說初開為二第一從初訖唯我知此相十方佛亦然將欲略開先嘆諸佛權實二智第二從舍利佛當知以下有三行半偈正出略開所以先嘆諸佛二智者昔日三因三果則是權智之能今日一因一果則是實智之能然則二智是能三一為所將欲明其所故先嘆其能曰此二智極深微妙故能為如是三一也且欲令大眾生疑致請世尊何意殷勤稱嘆二智欲聞深旨而若辨二智名義權智亦言方便智實智亦言智慧方便者善巧為義此即當體受名何則此聖智自有善巧之能故言方便權者假暫為義此是從境立名何則亦是聖智能照權假之境故云權智智慧者鑒照為義此即當體受名何則此聖智自有鑒照萬機之能故言智慧實者審實為義此亦從境得名何則此聖智能照審實之境故言實智然此四智若通作論終日竟夜即一聖智更無別體但從境逐義故有此四別也就五時教辨此權實二智皆各不同初教若照四諦十二因緣為實智照假實陰入界等為權智第二波若教若照真諦為實智照俗諦為權智第三維摩教知病識藥為實智能變藥病相宜為權智第五涅槃教若照佛果常住為實智照金剛以還苦無常為權智今此法花教若照四一境為實智照三三境為權智四一境者一人以一機感一教令說一理如來以一教應一機明一理化一人三三境者三人以三機感三教如來以三教應三機化三人問曰權實二智辨其為用今昔有別者則此二智智體雖一但其智用便有興廢耶釋曰但約物為論故似有興廢而佛智不隨境生滅故本無興廢所以名寂常借虛空譬喻以釋此義也問曰若以理一為四一者亦應有三理可言四三境何故不爾也答曰今昔雖殊理即是一本無三理故不例也又問教當能詮理為所詮若言本無所詮三理者能詮三教亦應無也寧言以三機感三教答曰若以遠詮一理作論非無所詮然只就當時作談誠無所詮三理但教則佛知眾生所樂隨機為說故有三教問曰夫能詮所詮必相當為起是理之常遠詮義為論則此三教既為一教故於三教遠詮義無所可論但疑者本有三教耶唯是一教耶若本無三教只是一教但為化物故有三教者雖無三理亦應言有三理何意不爾答曰不例教則雖復本無三教隨語為求亦可得三然理則今昔雖異只是一理更無異相借譬為明設有一柱或教是枷或教是梁架言非梁言梁言非架言所以教得稱三然柱體不動不移即是一柱理無三亦然就第一先嘆二智中亦有長行偈長行中亦有二第一將欲嘆釋迦二智先總嘆諸佛二智第二從舍利弗吾從成佛以來以下別嘆釋迦二智就第一總嘆諸佛二智中亦有三第一雙正嘆第二雙釋嘆第三從成就甚深以下雙結嘆諸佛智慧甚深無量者嘆實智其智慧門難解難入者嘆權智其者謂實智權智呼為門者門是能通物此權智三教亦能通實智一教及諸求善者故稱為門一切聲聞辟支佛所不能知者舉二乘不知作嘆第二雙釋嘆言既以尊因為得故二智甚深難解難入成就甚深以下第三雙結嘆成就甚深未曾有法者結實智隨宜所說意趣難解者結權智從吾成佛以來以下第二別嘆釋迦二智就中初開為二第一寄言嘆二智第二從止舍利弗以下止言嘆二智就第一寄言中亦有五第一先嘆權智第二釋嘆第三從如來知見以下嘆實智第四如來能種種以下結權智第五以要言之以下結實智嘆權智中正釋二嘆即可見嘆實智中如來知見廣大甚深無量者正嘆從無礙以下亦釋嘆應言所以如來知廣大甚深無量者何釋言如來無礙力無畏禪定解脫三昧諸法皆深成就故云廣大甚深無量權智佛亦有此法而只是四無礙十力四無畏八禪定八解脫三三昧不如實智佛無量無礙力無畏禪定解脫三昧也然此亦只就化物作論於佛無別也此中有五不同一者若一稱諸佛二智則釋迦二智自入諸佛二智中若舉釋迦二智則諸佛二智亦自去所以猶有總別二嘆者總嘆諸佛二智者欲明諸佛道同故也別嘆釋迦二智者釋迦是一化之主所以別嘆也二者所以諸佛門雙嘆二智釋迦佛門別嘆二智者諸佛門雙嘆者欲明權實二智二句雖殊即是一體也釋迦佛門別嘆者欲明體雖是一功用有別也三者所以諸佛門先嘆實智後嘆權智釋迦佛門先嘆權智後嘆實智者諸佛門先實後權者欲示本末唯有本故有末釋迦佛門先權後實者欲明教化次第先用權後用實也四者所以諸佛門舉往因釋二智釋迦佛門即就果諸德明二智者諸佛門舉往因釋者欲明因能感果言既有勝因必感勝果釋迦佛門即就果明者欲明果從因既是勝果必從勝因五者所以諸佛門舉不知人作嘆釋迦佛門直就諸德作嘆不舉不知人者則無異意但例上可推故略也從止舍利佛不須復說以下嘆釋迦二智中第二止言嘆實智所以止言嘆實智者眾生聞昔日權智所說執以為實恐難信今日實智之說故舉止言復嘆也就中亦有三第一直止第二釋止意第三從諸法實相以下出二智所照境止舍利弗不須復說者以言不可盡故止非是四句百非心行所滅言語道斷故止也第二釋所以不須復說者何此實智之理唯諸佛與釋迦佛乃能究盡其餘因地諸解非其分故云不須復說文不適言因地諸解非分而既云唯佛與佛乃能究盡則諸餘人不及自從且後至偈即顯也問曰所以上寄言總嘆諸佛二智中偏舉二乘不知作嘆今此止言嘆中通舉因地諸解非分作嘆者上中雖復深妙難知猶是寄言故悕求心有寄所以偏舉二乘非分不言菩薩非分也是乃良欲從淺至深深結甚深微妙之義故然也本義云從舍利佛如來能種種分別以下為止言嘆分為三從能種種以下訖佛悉成就先出所嘆之法從止舍利佛以下正止言從所以者何以下釋止意亦好隨欲可用第三齣實智所照境言非但實智深妙難知實智所照諸境亦深妙難知而此實智能照難知諸境則實智深妙難知亦可自明矣諸法實相者謂實智所照諸法實相境也即是立章門從所謂以下釋章門凡有九句言能照如是諸境故云實智深妙非以言可盡也本義云諸法謂權智所照謂三三境中三教實相謂四一境中一理也九句分為三初五句釋諸法章門從如是因以下四句釋實相章門如是本末究竟等一句結兩章門本則舉初如是相末則舉後如是作是結權智章門究竟等謂一因一果究竟等是結實相章門釋文亦微細煩廣但愚心難及故不盡記即所謂闕所不明第二偈頌凡有十七行半偈開為二初三行偈頌上總嘆諸佛二智從於無量劫以下十四行半偈頌上別嘆釋迦二智第一可見但上別嘆釋迦二智中初開為二第一寄言嘆二智第二止言嘆實智今皆頌之初一行偈頌第一寄言嘆從如是大果報以下十三行半頌第二止言嘆而上止言嘆實智中亦有三第一直止第二釋止意第三齣實智所照境今皆頌之少不次第十三行半偈分為五如是大果報種種性相義此二句頌上第三齣實智所照境九句義我及十方佛乃能知是事此二句頌上第二釋止意云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而上長行直就智明如來究盡今此偈就境明究盡是法不可示言辭相寂滅此二句頌上第一直止云止舍利佛不須復說從諸餘眾生類以下十行半偈義出不知眾證明唯佛佛能究盡之義即上所謂後至偈即自顯也從又告舍利佛以下一行半偈亦以義結唯佛佛能究盡五重皆尋文可見新發意謂三中菩薩及初心以上六地以還皆是也不退者謂七地以上乃至法雲皆是也初心以上六地以還不宜明新發而其不能體解如來實智之理皆是一種無異故皆稱新發然若論其實新發正在三中凡夫菩薩也且八地以上法雲菩薩何都不解實智之理但不及如來之深故云皆不知也本義云新發只謂三中凡夫菩薩不退亦只言初地以上六地以還也好則好矣但若爾則唯佛與佛乃能究盡之言不清去也且文既云不退然則初心以上七地以還猶未免三退之名那得純以不退稱六地以還若如本義云新發是凡夫菩薩者並內凡耶若但舉外凡即是三中菩薩略不舉中間三十心菩薩也但此中疑者上既云除諸菩薩信力堅固者何故此言不退諸菩薩亦不知耶釋曰上云除諸菩薩者就仰信作論則菩薩勝於凡夫故云除諸菩薩也而此就體解為論故不退諸菩薩皆不知也從舍利佛當知以下三行半偈略開中第二正略開三顯一動執生疑就中即有二第一舉一行半偈據諸佛略顯一因此生疑第二從告諸聲聞眾以下二行偈據釋迦略開三因此動執然所以顯一據諸佛開三據釋迦者即有二意一者欲令隨佛所旨二者從眾生可信不信之宜欲令隨佛所旨者夫今日之要欲廢昔三令得今一而眾生執三心堅恐難信一所以據諸佛曰今日一者非但我釋迦獨說三世諸佛皆同無異可速取也三即理自非實若取一則自可廢故但據釋迦而開也二從眾生可信不信者若勸廢三引諸佛眾生必可生疑我等執三來久而未有傍人勸廢若此三如言理實可廢諸佛同語者何曾一無勸廢者猶可不信所以不引諸佛也勸取一唯始今日未有日數眾生無可生疑故引諸佛也又所以先明顯一後明開三者眾生執三為實來久不可卒言可廢故先勸一是第一可信於是則自生疑昔既云三是第一可取何復有第一耶故即繼曰昔言三第一者是我但為化物以方便說故可廢也欲從言次所宜故然非無意也又所以開三但舉二乘者二乘是昔日之要亦其執堅故但舉二乘也從爾時大眾中以下明因義中第二名大眾懷疑致請就中初開為二第一從初訖而今不知是義所趣經家敘大眾懷疑之相第二從爾時舍利佛知四眾心以下正出致請就第一經家敘中亦有二第一齣能疑眾第二從各作是念以下出其所疑千二百人出無學眾從及發以下出學眾就第二齣所疑中亦有二第一疑上嘆二智第二從佛說一解脫以下疑上略開三顯一世尊何故殷勤稱嘆方便者疑上嘆釋迦方便知佛所得法甚深難解者疑上嘆諸佛實智有所言說意趣難解聲聞辟支不及者疑上嘆諸佛方便智第二疑上略開三顯一一解脫者有餘無餘二種果因盡謂有餘果亡謂無餘即是滅諦義者即是道諦舉果明因三乘之人就斷惑為論必有正習之別故論其功用即有三車之譬而但其三界因果盡無為一故云一解脫言昔日三乘等因此謂得究竟處故云亦得此法到於涅槃而今聞既是方便又云今當說真實故云不知是義所趣義謂道諦不知吾修行道諦所得必如昔言只趣解脫耶復有新究竟耶從舍利佛知四眾心以下正出致請就中亦有二第一經家敘真子致請一為眾二為自第二從而白佛言以下出正請就中即有三請二止從初訖欲聞具足道第一請直以所疑致請從爾時佛告以下第一止從舍利佛重白以下第二請舉利根致請從佛復止以下第二止從爾時舍利佛重白以下第三請舉有解致請就第一請亦有長行偈長行中自有二第一以自疑致請第二從今者四眾以下因大眾疑致請二皆只問嘆二智不問略開宗但後至偈乃問也第二偈頌凡有十一行偈分為二第一初六行半偈正頌上長行從於諸聲聞眾以下四行半偈以義頌問上略開宗上長行中有二一以自疑致請二因大眾疑致請今皆頌之初三行半偈頌上以自疑致請從無漏諸羅漢以下三行偈頌上因大眾疑致請就第二以義頌上略開宗中四行半偈自為二初一行半偈問上略開三上云我以方便力示以三乘教從佛口所生子以下三行偈問上略顯一上云世尊法久後要當說真實為是究竟法者問吾所證盡無生二智為是究竟未究竟為是所行道者問吾所行道諦是為極未極即所謂因開三動執也欲聞具足道者具足道謂今日一理也即所謂因顯一生疑從爾時佛告舍利弗不須復說以下第一止止意者若廣說此二智之理必大眾驚疑從重白佛言以下第二請即有長行與偈請意者今此會中皆是利根堪聞佛說不應驚疑從佛復止以下第二止止意若廣說非但驚疑更生謗心必墮惡道也從重白佛言以下第三請亦有長行偈請亦此會中非但利根亦有有解若聞佛說必能信受從爾時世尊告舍利弗以下明因義中第三名廣開三顯一斷疑生信就中初開為三第一從初訖第二卷及見佛功德盡回迥佛道以來法說廣開三顯一化上根人第二從爾時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今無復悔以下訖藥草喻品譬說廣開三顯一化中根人第三從化城喻品以下訖授學無學人記品明宿世因緣廣開三顯一化下根人此三段來意者夫此廣說來者本則如來妙計近則因上大眾致請何則上略開宗中將欲略開宗先嘆諸佛及釋迦權實二智甚深微妙後正略開宗曰昔三是方便今當說真實於是大眾因此二說懷疑致請曰世尊何故殷勤稱方便又請問云何昔三是方便云何謂之真實所以今第三舉此廣說答大眾請曰上云昔三是方便者理本無三但欲化物故非三而說三故云昔三是方便真實者謂今日一此一當實非虛故稱真實也又此先三後一者亦從物機所宜故然非徒設也然則不可疑何不即為說一也又得作如是先三後一者即是如來權實二智之能所以殷勤稱嘆如來權實二智又將欲化物能用二智先三後一非但我釋迦一即五佛皆同所以上亦嘆諸佛二智也眾生神根一等唯是法說亦足而但眾生神根利鈍不同解悟速遲即有上中下之別難以一說為化故舉此三說為化也何則或有眾生聞前維摩教抑揚之言則執理惑教曰若如言論因即是一無相者所得之果亦應是一何故猶云有三果之別耶是名上根此等必一聞法說便能可得所以為此人等第一用法說為化又或有眾生執教惑理曰夫大聖世尊恆無二語如言實有三果者因亦應三何故只是一無相耶是名下根此等必聞法譬宿世三說方乃可悟所以為此人等第三用宿世因緣為化也又或有眾生執理惑教即同上根執教惑理即同下根難定是非踟躕兩楹是名中根此等必聞法譬二說乃可得悟所以為此人等第二用譬說為化也而今所謂上根者如舍利佛等中根如須菩提等下根如富樓那等而就實為論今此三人本是不可思議不知或是如來分身或是法雲菩薩然則皆已同達妙有常住之義豈其未悟一因一果之理也哉但欲化此三品眾生故示同新述方得證果之類乃現上中下之異也然則實而作談今發大機聞此法華者正在三品外凡實行之類也就第一法說化上人中開為四段第一從初竟此卷正明法說化上根人第二第二卷初一長偈名上根人領解第三從爾時佛告舍利佛以下訖說是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名如來述成上根人領解第四從舍利佛汝於來世以下及見佛功德盡回迥佛道名賜記上根人就第一正明法說中亦開為二第一正明法說化上根第二從此卷末汝等舍利弗以下有七行偈勸上根人修同歸之理就第一正明法說中亦有長行偈就長行中亦有三第一從初訖汝今善聽當為汝說名如來發言許說第二明真子奉許第三從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以下正明法說化上根人就第一許說中亦有三第一正許說第二從說此語時以下簡眾第三從舍利弗以下戒聽第一可見就第二簡眾中自有二第一從初訖世尊默然而不制止明以如來神力遣不應聞眾第二從爾時佛告以下讚歎應聞眾而佛遣文此不正顯但後至偈可證也就第一遣不應聞眾中亦有三第一直明退去第二釋退之由第三明佛不止皆可見以此釋文摧尋是則但以其罪業自然而退如來亦默然不止而已豈言如來神見令退也誠言如來神力令生物樂者何不未發眾生令生道樂猶使迷惑也釋曰樂道之機未始故然見其機始即教令信即問然則物樂之生唯機為本非如來也豈言以佛神力退去乎釋曰物機雖建若非如來神力相助不速發行故云以佛神力令退也又問雖在此坐若欲不令聞即以如來神力如聾如盲何勞故令遣耶釋曰夫聖人所為非無因緣必因遣可利故然也即所謂下足舉足皆從道場來也第二讚歎應聞眾第三戒聽皆可見唯然世尊願樂欲聞者長行中第二明身子奉許從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以下長行中第三正開法說化上根人就中開為五段第一從初訖法亦如是總明五佛開三顯一之義第二從舍利弗過去諸佛以下訖皆得一切種智別明過去諸佛開三顯一第三從舍利弗未來諸佛以下亦訖一切種智別明未來諸佛開三顯一第四從舍利弗現在諸佛以下訖欲令眾生入佛智見故別明現在諸佛開三顯一第五從舍利弗我今亦如是以下竟長行正明釋迦開三顯一此五重皆以六義作釋六義一嘆法希有二嘆佛語不虛妄三開三四顯一五五濁所由前三後一六簡真偽而敦信五佛皆以此六義為其常事也而此六義開三顯一二義為正體其餘嘆法希有嘆不虛妄五濁所由前三後一簡真偽敦信此四義皆為欲證開三顯一故來非是正體而此六義今五佛或有具或不具而通為論五佛亦無不備但互舉出之上略開宗中論人直舉諸佛與釋迦談法亦唯明開三顯一二義今此論人則五佛盡舉談法則六義皆顯然則廣略之言自可明矣就第一總諸佛開三顯一中但有四義略無二義故文自成四第一嘆法希有第二從舍利弗汝等當信以下明不虛妄第三從舍利弗諸佛以下廣開三是方便第四從舍利弗云何以下廣顯一是真實如是妙法諸佛如來時乃說之者妙法即是此經中所說一因一果言諸佛明此一理希時乃說也優曇缽花此言靈瑞花唯待轉輪聖出世乃現故以為譬從汝等當信以下第二嘆不虛妄而此嘆不虛妄來者眾生執三為實恐將不信今日一因一果之說故有此嘆不虛妄問曰理本無三而言有三寧非虛妄乎釋曰凡虛妄者非善言善非惡言惡欲賊前人是名虛妄如來雖復非三而三只欲利物可言方便何是虛妄從舍利弗以下第三明開三亦有三第一正開三第二釋難解第三重顯釋意諸佛隨宜說法意趣難解者隨物機宜非三而說三所以上開宗昔三是方便以遣大眾云何昔三是方便之問也非三能三亦是如來權智之力所以上略開宗之初殷勤稱嘆諸佛權智以遣大眾世尊何故殷勤稱嘆方便之問也第二直釋難解可見第三重顯釋意標疑云所以唯佛與佛乃能知之者何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而欲化物於一大事中方便說三唯佛與佛乃能非諸識可得故云唯佛與佛乃能知之從舍利弗云何以下第四明顯一就中即有四一第一從云何以下訖故出現於世明果一第二從佛告舍利弗以下明人一第三從諸有所作以下明因一第四舍利弗如來但以一佛乘故以下明教一然因果二一即是理一但理一中分為因果二一也就第一明果一亦有三第一牒上事即是立章門第二從諸佛世尊以下正明果一第三從舍利弗是為以下結成果一本義云從後所以者何以下明顯一又云此所以者何義得釋開三之意而文則屬下顯一而今不須第二正明果一而義家不同一云舉四時教為釋如來出世雖有四時之說皆欲令得今日一果故說非余故也初教時為開波若為示維摩為悟法華為入然所以知次第然者以文可推開未於示示未於悟悟未於入漸漸從淺至深故知其次第然也光宅法師解言知見只是一眾生當來佛果示為聞慧悟為思慧入為修慧言如來出世只欲為諸眾生開其當來佛果令成一果三慧故出也光宅法師又於善舍寺解言明因義中略開三顯一漸表壽命長遠為開廣開三顯一令知壽命長遠為示明果義中略開近顯遠為悟廣開近顯遠為入如來出世只欲為諸眾生演說此四義故出也從舍利弗是為以下第三結果義從佛告舍利弗以下第二明人一會昔三人成今一人但教化菩薩者皆是大乘人無別是小乘人也從諸有所作以下第三因一昔日三善即今一善也諸有所作謂諸善常為一事謂一因諸善皆為一因善也唯以佛知見示悟眾生者舉果證因一言修此因為以一佛知見示悟眾生然則因一明矣從如來但以一佛乘以下第四明教一會昔三教成今一教也就中亦有二第一正明教一第二明諸佛道同證成教一可見上略開宗云要當說真實者即今此明四一以遣大眾何物謂之真實之問能作四一亦是如來實智之力以遣大眾世尊何故殷勤稱嘆諸佛實智之問而分段云從此以上但明諸佛開三顯一爾也然今推尋此中文釋開三即云我以無數方便釋顯一中亦明釋迦今事明教一亦引諸佛則如明釋迦開三顯一然是乃但諸佛道同故然實是諸佛開三顯一也苦辨此中四一因果二一即是理一故以即義為一不以會為一也但人教二一則其立名義各異且昔少今大故不以即為一但以會為一也雖復同稱是一而其為一之所以不同問曰因果二一理即應爾人教二一中少乘人教亦如言可信但疑者大乘人教本來即大今亦自大則應云會二歸一不應會三歸一也釋曰昔日只以四等六度之說稱為大教不言萬行之說是名為大人亦雖復稱大論其心解昔日不知有善成故不能遣三之別所以大乘人教雖復即大猶會為一也又問上開宗云三三境者人三教三機三爾也何故今此但會人教二三不會三機釋曰三機是惑何勞須會且機是但物自起不可以佛語為會且此機隨時即廢雖會不會何為即機不由佛故不會者人亦自成人非由如來亦應不會也釋曰言其形色實非如來而大少之稱正由如來故以佛語為會也且經既云五戒得人身十善得天身此五戒十善亦由如來以此義為論應云形色亦由如來也從舍利弗以下第二明過去諸佛開三顯一六義中但明開三顯一略無四義也先明開三從是法皆為一佛乘以下明顯一開三可見是法皆為一佛乘故者明教一是眾生從諸佛聞法究竟明人一皆得一切種智明果一從舍利弗未來諸佛以下第三明未來諸佛開三顯一亦六義中但明開三顯一二義略無四義亦先明開三從是法皆為一佛乘故以下明顯一釋文即如上從舍利佛現在十方以下第四明現在諸佛開三顯一六義中亦但明開三顯一二義略無四義開為四第一先明開三顯一之意第二從是諸佛亦以以下正開三從是法皆為一佛乘故以下明顯一從舍利弗是諸佛以下還舉人果二一結成一義釋文亦如上三佛中皆不明因一從舍利弗我亦復如是以下第五明釋迦開三顯一六義中但明五義略無嘆法希有一義五義自為五重第一開三第二從舍利弗如是以下明顯一第三從舍利弗諸佛出於五濁惡世以下明五濁所由先三後一第四從舍利弗若我弟子以下明簡真偽而敦信第五從舍利弗汝等以下明不虛妄今第一開三種種欲者現在心所樂深心所著者終遂隨其本性者宿習不同就第二顯一亦有三一如是皆為一佛乘者明教一一切種智明果一從舍利弗以下明因一略無人一就第三明五濁所由先三後一中亦有四第一總唱五濁第二從所謂以下列五濁第三從如是劫濁亂時以下明五濁所生義從故諸佛以下正明先三後一之意五濁者一劫濁二煩惱濁三眾生濁四見濁五命濁濁者濁亂為義十使之中五鈍使當煩惱濁五利使當見濁此二是濁之正體其餘三濁相從得名見濁煩惱濁是因濁命濁是果報濁眾生濁是行因得果報濁但劫濁更無別體只是時節但因四種濁仍名為劫濁也如年無食名為飢年而年非飢劫濁得名亦爾而此五濁凡有三種五濁若上品即是見諦五濁中品即是思惟五濁若下品即是習氣五濁此三種五濁皆障一大乘機故昔日不為說一理也問曰若言三種五濁皆障一大乘機者外凡之人其有三種五濁七種學人亦有思惟習氣羅漢猶有習氣以此為論應無能發一大乘機堪聞今日法華即為何等而說此法華耶釋曰以宿習為別若大乘習強者不別內外雖有五濁不令恆動或有不障所以時至即發大機堪聞此法華也若大乘宿習弱者亦不別內外五濁恆動不能發大機堪聞此法華從若我弟子以下第四簡真偽而敦信就中亦有二第一簡真偽第二從除佛滅度後以下敦信就第一簡真偽亦有三第一明非真第二從又舍利弗以下明是偽第三從所以者何以下舉真羅漢形釋上意真得羅漢不為如上也自謂羅漢避支佛者不聞不知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事者言非其分故都自不聞不知本義云雖聞而自言吾不聞不知自謂已得不求阿耨三菩提者此明雖聞而不信受本義亦同第三形釋亦可見標疑云所以此人等作如是者何言非真羅漢故然也第二敦信就中亦有三第一直敦信第二釋第三重顯敦信之意除佛滅度後者言雖復真羅漢不聞如來在世金口正說佛滅度後時能信此法者無也故云除佛滅度後所以若樂道者今佛現在時不可緩也如是敦信第二釋標疑云所以除佛滅度者何言佛滅度後時能說此法者難得故也第三重顯敦信之意若爾何時得信必待余佛出世可得信乃而不知諸佛亦何時何日出又佛雖出亦不知我無緣然則今佛現在時可勉自明矣本義少異除佛滅度現在無佛者言今佛滅度後後佛亦未出間都無有佛為此羅漢說法華所以亦無能信者故云除佛滅度後也是故今佛在世時不可緩也如是敦物生信而物疑云佛雖滅度猶有佛賢弟子此人必為我等說故即釋此疑標疑云所以但佛在世時得信者何釋曰佛滅度後雖有賢弟子惡世多難能說法華者難得故云佛在世時可進也於是物猶云若無能為我說者我等亦自入無餘涅槃是故亦釋此疑曰既名羅漢無有不聞法華而入無餘者若今釋迦時不聞法華者必未來遇余佛聞法華乃後入無餘也從舍利弗以下第五明不虛妄可見從爾時世尊以下第二偈頌而上長行初開為三第一佛許說第二真子奉許第三正明法說今初四行一句偈頌第一許說從諸佛所得法以下百九行三句偈頌第三正明法說但不頌第二真子奉許何則奉許非是佛語故佛不頌也上第一許說中有三第一正許說第二簡眾第三戒聽今不頌第一正許說但頌第二簡眾第三戒聽上第二簡眾亦有二第一簡不應聞眾第二讚歎應聞眾初三行半偈頌簡不應聞眾次二句頌嘆應聞眾次一句舍利佛善聽頌許說中第三戒聽上正法說中本有五佛門今皆頌之初三十四行三句偈頌總諸佛門從過去無數劫以下二十七行半偈頌過去佛門從未來諸世尊以下六行半偈頌未來佛門從天人所供養以下四行半偈頌現在佛門從今我亦如是以下三十六行半偈頌釋迦佛門上總諸佛門中即有四義一嘆法希有今不頌但頌不虛妄開三顯一三義亦義頌五濁所由前三後一義從諸佛所得法以下十二行一句偈頌開三從聲聞若菩薩以下六行半偈頌顯一從若人信歸佛以下四行半偈頌不虛妄從若我遇眾生以下十一行半偈義頌五濁所由前三後一就頌開三即有二第一八行三句偈明小乘教是方便第二從有佛子心清以下三行半偈明三中大乘教是方便就第一明少乘教是方便中亦有二第一五行三句偈正明少乘教是方便第二從我設是方便以下三行偈明昔日須少乘方便教正為令得今日一理故也就第一正明少乘教是方便中亦有二第一初四行一句偈明人天乘教是方便從鈍根樂少法以下一行半偈明二乘教是方便諸佛所得法者法謂權智言以權智力為說有三也然上既云若人遭苦厭老病死此言貪著於生死此二不同何故爾也解釋有三種一解言生死有二種一分段生死二變易生死分段之苦交切厭心變易之苦微細難覺且昔教不明有變易生死無明住地之苦故物於是苦不知可厭故云貪苦也二解言故如須陀洹人若論生死之苦此即厭苦義猶有妻子之愛此即着苦義三解言機中有厭情即有貪也此三皆是本義所明然但隨言而記不知其意趣但私懷者眾生一心上即有二相一者聞苦厭生死之相二者聞少道可求而不知出生死之相今者但舉一偏為明故不同也第二明昔須方便之意有三行偈言如來須此方便教者亦只欲因此令得今日一理而於時不言我須此方便只欲爾故者時未故也可見從有佛子心清以下三行半偈第二明三中大乘教是方便就中亦有二第一初二行半偈正明三中大乘教是方便第二從此等聞得佛以下一行偈亦明昔須大乘方便教之意言因聞大道必有可益故說亦可見大乘教猶稱是方便者即如上釋大義未周故也從聲聞若菩薩以下六行半偈頌顯一亦有二第一初四行偈正頌顯一第二從佛自住大乘以下二行半偈證釋為說一之意就第一正頌顯一中亦有三初一行偈頌人一從十方佛土中以下一行半偈頌教一從佛說智惠故以下一行半偈頌果一可見第二證釋為說一之意言理既如是那得不為說也亦可見從若人信歸佛以下四行半偈頌不虛妄就中即有二第一初一行半偈直勸應如是當信不虛妄也第二從我以相嚴身以下三行偈釋不虛妄第一可見但第二釋不虛妄即有三初一行偈明為世所以尊人故不虛妄次一行偈明有本誓故不虛妄次一行偈明現德如本誓故不虛妄皆可見本義云是非頌不虛妄但明有解者必能信今日所說一理以勸時眾不信也從若我遇眾生以下十一行半偈義出五濁所由前三後一就中亦有四第一初一行偈明佛出世正為一事故出但眾生迷惑不信受第二從我知此眾生以下六行偈明其為五濁所惛第三是故舍利弗以下二行半偈正明所以前三後一第四從我有方便力以下二行偈勸信今一第一可見若有若無者謂斷常二見就第三正明前三後一中即有二第一初一行偈明為說二乘道從我雖說涅槃以下一行半偈明為說三中大乘道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者謂無相理也言昔日波若與維摩間但以無相為三乘因也從我有方便力以下二行偈勸信今一亦可見本義云此二行偈頌上不虛妄從過去無數劫以下二十七行半偈頌過去佛門上中有二一開三二顯一今皆頌之初二行偈頌開三從是諸世尊等以下二十五行半偈頌顯一開三不開但就顯一亦有三第一初二行半偈明教一第二從若有眾生類以下二十二行偈並明人一因一果一第三從於諸過去佛以下一行偈結顯一更以異方便助顯第一義者本義不明但私懷者異方便者是謂波若維摩二教此二教異於初相教故云異第一義謂今日一理言此二教亦欲顯今日一理故說非余故也亦可今日法華猶未明常住故義自方便異於前三教故云異第一義亦如前第二並明三一中眾生是人一所修善是因一皆成佛是果一皆可見第三結亦可見從未來諸世尊以下六行半偈頌未來佛門上中亦有二第一開三第二顯一亦皆頌之初二行半偈頌開三從諸佛本誓願以下四行偈頌顯一開三不開無一不成佛者言三中大乘菩薩無一不成佛也就第二顯一中四行偈初一行偈明果一從未來世諸佛以下一行偈明教一從諸佛兩足尊以下二行偈明因一知法常無性者知萬善法無三乘性佛種從緣起者種謂種智緣謂萬善言佛果由萬善而起此法住法位者言此萬善法住一乘法位也世間相常住者言世間取相諸善亦常住一乘法位也於道場知已導師方便說者言已達一理但方便有三也從天人所供養以下四行半偈頌現在佛門上中亦有二第一開三第二顯一亦皆頌之初二行半偈頌顯一從知眾生諸行以下二行偈頌開三亦說如是法者謂一乘法知第一寂滅者本義亦不明但私懷者謂真諦也言昔日雖以無相為化其實但為今日一理也亦可一乘法謂第一寂滅何則寂滅是不動之謂也三乘法動於一乘故非寂滅今日一乘法更無遷動故云寂滅言如來雖達一乘寂滅之理而用方便者只欲化物然其實即為今日一理也第二開三可見從今我亦如是以下三十六行半偈頌上釋迦佛門上中有五義一開三二顯一三五濁所由前三後一四簡真偽而敦信五明不虛妄今但不頌簡真偽而敦信一義餘四義皆頌之亦義頌長行所無嘆法希有今三十六行半偈初一行偈頌顯一次一行偈頌開三從舍利弗當知以下二十七行半偈頌五濁所由前三後一從如三世諸佛以下五行半偈義頌長行所無嘆法希有從汝等勿有疑以下一行半偈頌不虛妄頌顯一開三可見但就第三頌五濁所由前三後一中二十七行半偈開為八重第一從舍利弗當知以下訖為是眾生故而起大悲心有四行偈正明如來見眾生為五濁所惛第二從我始坐道場以下訖我寧不說法疾入於涅槃有六行半偈明如來不得以大乘化物第三從尋念過去佛以下訖生死苦永盡我常如是說有十一行偈明以小乘化眾生得第四從舍利弗當知以下一行偈明如來見眾生大乘機發第五從咸以恭敬心以下二行偈明三乘人索果第六從舍利弗當知以下訖今我喜無畏於諸菩薩中有一行半偈明如來見眾生大乘機發故歡喜第七正直舍方便但說無上道有二句明眾生大乘機已發故即為說今日一理第八從菩薩聞是法以下有一行偈明三乘眾生受大乘修行就第一見五濁中亦有二第一三行半偈直明見五濁第二次二句明見五濁而起大悲心見六道眾生貧窮無福慧者明見眾生濁入生死險道相續苦不斷者明見命濁從深著於五欲以下訖及與斷苦法明見煩惱濁深着諸耶見以苦欲舍苦者明見見濁略無劫濁而此劫濁更無別體即如上釋為是眾生故而起大悲心者第二明見五濁而起大悲心然起大悲非無意將欲說法濟其所惛故起也從我始坐道場以下明不得以大乘化物言既見為五濁所惛故欲以大乘為化而大乘非其時故不得為化也即所謂起大悲非無意也就中即有三第一初二行半偈明先以如來所得實智作擬宜而眾生無大機故實智非其時上略開宗中導義云二智是能三一為所將欲以大乘為化故先以實智作擬宜也第二從爾時諸梵王以下二行偈明梵王知佛作擬宜恐將不說而已請轉法輪第三從我即自思惟以下二行偈明因梵王請更以大乘教作擬宜而眾生無大機故不得以大乘為化就第一以實智作擬宜中亦有二第一初一行偈明作擬宜處及日數第二從我所得智慧以下一行半偈正作擬宜思惟如是事者即謂下所擬宜事也我所得智慧者即謂實智言用此實智若何如是作擬宜也眾生諸根鈍着樂痴所盲者言只有少機也如斯之等類云何而可度者言不可以實智為化也第二梵王請可見而其請不別大少乘但直請為說亦可猶請所擬宜大乘法所以如來更以大乘教作擬宜第三更以大乘教作擬我即自思惟若但贊佛乘者言若以大乘教為化者如是作擬宜也眾生沒在苦以下正明不得化眾生沒在苦不能信此法者明眾生根鈍惑重加亦無大機故雖復為說必可不受破法不信故墜於三惡道者言若違機猶說非但不能受修更生謗心必墜三塗我寧不說法疾入於涅槃者言與其違機為說令墜三塗不如不說而已從尋念過去佛以下十一行偈第三明以少乘化眾生得就中即開為二第一十行偈正明以少乘化眾生得第二從從久遠劫來以下一行偈釋物疑心就第一正明以少乘化得亦有三第一從初訖如諸佛所說我亦隨順行有七行半偈亦明先以少乘作擬宜第二從思惟是事已以下一行半偈正以少乘化眾生得第三從是名轉法輪以下一行偈明現有三乘名就第一作擬宜中亦有四第一初一行偈正作擬宜第二從作是思惟時以下四行半偈明諸佛讚歎釋迦擬宜得時第三從舍利弗當知以下一行偈明釋迦奉諸佛贊第四從復作如是念以下一行偈定所擬宜或云見機而今不須皆可見第二正以少乘化得思惟是事已即就波羅捺者言將欲以少乘為化故趣于波羅捺諸法寂滅相不可以言宣者是謂無相理也言於時雖欲為說無相但時未故以方便為說有相也本義云諸法寂滅相不可以言宣者言萬善諸法寂滅無有三乘之相可說也從是名轉法輪以下第三明現有三乘名是名轉法輪便有涅槃音者所謂三轉法輪於大千也及以阿羅漢法僧差別名者亦所謂三寶於是現世間也從久遠劫來以下此一行以少乘化得中第二釋物疑心物疑若論三達諸佛與釋迦一種無異若可用少乘為化即應自說何故方順諸佛耶若爾釋迦不及諸佛耶是故釋云我從久遠來贊示涅槃可取生死苦可盡非今順諸佛也但化物之義欲言佛同道故然也又一解言涅槃是一乘果生死苦永儘是一乘因時眾相疑云理中若無三如來何煩為說也是故釋言我從久來只欲為說一理但眾生無大機故不說也相傳云此則密顯壽量義從舍利弗當知以下一行偈明五濁所由前三後一中第四明如來見眾生大機發志求佛道者謂大乘機發從咸以恭敬心以下二行偈亦五濁所由中第五明三乘人索果所索者猶索三界盡無生二智然今已發大乘機即應索大果何故猶索其小果者大機發則理中自不見其究竟三果故更本其三果所在也而此是但理中應索非發言索也一云索大至譬說應釋問曰二乘人昔是少故今應發大機本其小果而大乘人本來即大無應更發大機則應言二乘人索果不應云三乘人索果也釋曰如言實在二乘人而大乘人猶不免者就理為論唯是一大果而大乘人昔日但知大果不知唯是一大果所以亦本其大果所在也就中亦有二第一初一行正明索果第二從我即作是念以下一行偈明如來見三乘人索果即內懷今者所待時已至從舍利弗當知以下一行半偈亦五濁所由中第六明如來見三乘人發大乘機故歡喜就中亦有二第一初一行偈欲明喜於大故先非少不信第二今我喜無畏於諸菩薩中此二句正明歡喜今我喜無畏於諸菩薩中者言喜於皆作菩薩中也本義云從我即作念以下訖今我喜無畏第六見發大機故歡喜亦分為二初二行偈明歡喜之由今我喜無畏一句正明歡喜歡喜之由亦分為二初一行偈明好事遂故喜次一行偈明惡事除故喜言昔日皆是鈍根少智著相憍慢今變為利根大智非著相憍慢也正直舍方便但說無上道此二句亦五濁所由中第七明正為說今日法華也言今既發一大乘機故即舍昔方便之說為說今日正道也本義云於諸菩薩中正直舍方便但說無上道爾也從菩薩聞是法以下亦五濁所由中第八明三乘人得一大乘除疑生解菩薩聞是法疑網皆已除者謂三中菩薩千二百羅漢悉亦當作佛者言二乘人皆為菩薩也從如三世諸佛以下五行半偈頌釋迦佛門中第四義頌嘆法希有就中有三第一初一行偈先出所嘆法第二從諸佛興出世以下正嘆希有第三從譬如優曇花以下二行半偈為能信者作譬正嘆中有四難一初二句明遇佛出世難二次二句明雖遇出世遇說法難三次二句明雖遇說法正得聞此法難四次二句明雖聞而能信難皆可見就第三為能信者作譬即有開合亦可見從汝等勿有疑以下一行半偈亦頌釋迦佛門中第五嘆不虛妄言昔三是方便今一是真實皆實非虛汝等三乘人勿有疑也就此頌釋迦佛門中五義開三顯一二義合為一種法說第三五濁所由義中八重自為八種法說第五不虛妄義亦自為一種法說大合作十種法說為下火宅中十種譬作本其相配至處當釋但第四嘆法希有一義略不取本義云用譬為譬作本不宜故略爾也然私懷者或非只爾必有其意而至第二卷應釋從汝等舍利弗以下七行偈正明法說開三顯一化上根中之第二勸上根修同歸之理亦開為二第一初五行半偈勸行因第二從汝等皆已知以下一行半偈勸慕果勸行因中有三第一先出所弘之法第二從以五濁惡世以下三行偈正勸行因第三從舍利弗當知以下一行半偈通結上二重第一不開但就第二正勸行因中即有二第一初二行偈明莫為說惡人何則恐將不信生謗墜於三塗第二從有慚愧清淨以下一行偈但為善人說第三通結上二重初一行偈結第一所弘之法其不習者不能曉了此者結第二正勸行因而但結莫為說惡人不結但為說善人何者若結莫為說惡人則應為說善人不結自去故也第二勸慕果中有三初三句明三乘人已得解三一之義次一句無復諸疑惑者明惑除次二句心生大歡喜自知當作佛者正勸慕果

 

法華義疏第一終

 

法華義疏第二

 

譬喻品第三

舉譬說化中根人故因為品目也而此品應在正舉譬說化中根人之首是蓋出經者欲以品使在卷初故爾也從此下法說化上根人中第二名上根人領解然若例下譬說化中根人應有四品即名上根人信解品而此法說文少不足立別品故直名方便而已也就中亦有長行偈長行中有三第一上根人自陳得解故歡喜第二從是我等咎以下自嘖其咎第三從世尊我從昔來以下結第一自陳得解故歡喜就第一自陳得解故歡喜中即有二第一直言得解故歡喜第二歡喜第一不開但就第二釋歡喜中亦有二第一明昔悔去故歡喜第二從我常獨處以下明昔疑去故歡喜即所謂以理惑教昔聞者謂大品時也無量知見者謂佛果言於時不知萬善皆成佛也若爾則此人等於時已有樂大之心如來何意不為說者雖有樂大之心聞一理時未故不為說也從是我等咎以下第二自嘖其咎就中亦有二第一直言是我等咎非如來第二從所以者何以下亦釋是我等咎非世尊也者言昔有如是疑悔只由我等心解怯劣故佛不為說非如來故欲令我等疑悔也第二釋標疑云所以是我等咎非如來者何即有二一不取大是我咎非如來二從然我等以下明取少是我咎非如來所因者捉佛果望萬行萬行是佛果所因捉萬行望大乘教大乘教是萬行所因今此中所因者謂大乘教言昔我等其有可以大乘教令感佛果之機如來即必為說第二明取少是我咎非如來初聞佛法遇便信受者謂聞初教思惟取證者謂二乘有餘無餘二種果言我等執初教之心堅故乃至維摩不為說一也從我從昔來以下第三結第一得解故歡喜即有二第一明惡事去故歡喜第二從今日乃知以下明善事來故歡喜可見第二偈頌凡有二十五行半偈上長行中有三第一得解故歡喜第二自嘖其咎第三結第一得解故歡喜今二十五行半偈分為四第一初十一行半偈頌第一得解故歡喜從我本着耶見以下五行偈頌第二自嘖其咎從初聞佛所說以下六行半偈不頌上長行以義頌新疑除從聞佛柔濡音以下二行半偈頌第三結第一得解故歡喜上第一得解故歡喜中有二第一直言得解故歡喜第二釋歡喜今皆頌之初一行半偈頌第一直歡喜上云今從世尊聞此法音心懷踴躍得未曾有從佛音甚希有以下十行偈頌第二釋喜昔來蒙佛教不失於大乘者言從昔有蒙佛教化之力故今亦得聞此大道也上第二釋喜中有二一明昔悔去故歡喜二明昔疑去故歡喜亦皆頌之初一行偈頌第一悔去故歡喜上云我等不豫斯事甚自感傷失於如來無量知見憂煩則是悔從我處於山谷以下九行偈頌第二昔疑去故歡喜上云我常獨處山林樹下若坐若行每作是念我等同入法性云何如來以少乘法而見濟度本義云初二行半偈頌第一直喜從我處於山谷以下九行偈頌第二釋喜九行偈即分為二初六行偈頌第一昔悔去故歡喜從我常於日夜以下三行偈頌第二昔疑去故歡喜亦好今九行偈初八行偈明疑從今聞佛音聲以下一行偈正明所疑去我等亦佛子者三乘人皆從佛教而生故云亦佛子非言是大乘子同入無漏法者言三乘人皆以無相為因同共一法中者言佛果諸德亦以無相為因而不得此事者論因雖一而二乘不得佛果也下諸句皆可見為失為不失者本義云以教惑理為失以理惑教為不失即所謂踟躕兩楹但疑者上云踟躕兩楹者正是中根人今此領解者即是上根若爾此上根人亦復踟躕豈其然也所以私懷者此是上根人直言已所謂證為失為不失從我本着耶見以下五行偈頌第二自嘖上中有二第一直嘖第二釋今不頌第一直嘖但頌第二釋嘖上釋中有二一不取大是我咎二取少是我咎但頌第二取少是我咎五行分為三第一初二行偈正頌上取少是我咎上云我不解方便初聞佛法思惟取證從而今乃自覺以下二行偈以義明得解第三從佛於大眾中以下一行偈亦以義明悔疑除從初聞佛所說以下偈中第三以義明新疑去六行半偈分為二第一初一行偈出其聞略說懷疑之相第二從佛以種種緣以下五行半偈明聞廣說新疑去第一可見就第二正明新疑除中即有二第一前四行明聞廣開三新疑除後一行半偈聞廣顯一新疑得除皆可見從聞佛柔濡音以下二行半偈第四頌上第三結第一得解故歡喜上中有二重第一惡事去故歡喜第二善事來故歡喜今皆頌之初一行半偈頌第一惡事去故歡喜上云而今從佛聞所未聞斷諸疑悔決得安隱後一行偈頌第二善事來故歡喜上云今日乃知真是佛子從爾時佛告舍利弗以下舉法說化上根人中第三如來述成上根人領解就中即有二第一述其古事上云昔來蒙佛教不失於大乘第二從我今還欲令汝以下述其今事上云我定當作佛為天人所敬轉無上法輪教化諸菩薩從汝於來世以下舉法說化上根人中第四如來賜記上根人就中初開為二第一正為舍利弗授記第二從爾時四部眾以下明大眾見舍利弗授記發隨喜心供養如來就第一正記舍利弗中亦有長行偈就長行中亦有九重第一從初訖所行之道記因從當得作佛以下記果從國名離垢以下記己國清淨從花光如來以下記己成佛說法度物從劫名以下記其得佛時劫名從彼諸菩薩以下記其國菩薩等行高從花光佛壽以下記佛壽長從花光如來過十二少劫以下記其佛授記補處九從花光佛滅度後以下記其佛滅度其正法像法住世之期此九重隨文皆可見第二偈頌凡有十一行半偈初一行偈頌上記果次一行偈頌記因次二句頌記劫名從世界名離垢以下一行半偈頌記國清淨從彼國諸菩薩以下二行偈頌記菩薩行高從佛為王子以下一行偈長行所無以義明佛初出家之相從花光佛住世以下一行頌記佛壽長從佛滅度之後以下一行半偈頌記正法像法住世之相從舍利廣流布以下一行偈亦長行所無以義明供養舍利從其兩足聖尊以下一行偈亦長行所無以義會證古今略不頌記其說法化物及記其補處菩薩從爾時四部眾以下授記中第二明時眾見舍利弗授記發隨喜供養於佛就中亦有二第一直明大眾見授記皆大歡喜第二從各各脫身以下正供養就中即有二一先以種種妙華作供養第二從而作是言以下發口讚歎即有長行偈亦可見廣說開三顯一斷疑生信中有三第一法說廣開三顯一化上根人第二譬說廣開三顯一化中根人第三明宿世因緣廣開三顯一化下根人從此以前法說廣開三顯一化上根人已竟也從爾時舍利弗重白佛言世尊我今無復疑悔以下廣說開三顯一斷疑生信中第二譬說開三顯一化中根人就中亦有四第一此譬喻品正明譬說開三顯一化中根人第二信解品明中根人領解第三藥草喻品明如來述成中根人領解第四授記品明如來為中根人授記就第一正明譬說化中根人又開為二第一舍利弗請為中根人重說開三顯一之義第二從爾時佛告舍利弗以下明如來正舉譬說開三顯一答其所請就第一請中亦有三第一舍利弗敘已得解明請非自為第二從是諸千二百以下出所為即是中根人言此中根不可只用上法說得悟故請佛重說第三從善哉世尊以下正請重說今此中根人難以一往得悟者有二所以一佛昔有教二自執堅有此二故今聞佛說不能即悟所以為此人等願復重說也即文自顯我見者身見及有無者斷常二見等者見取戒取等第三正請可見就第二如來答請中亦有二第一一往直言我先已說不可重說用進中根第二從舍利弗今當復以下隨請為答第一可見就第二隨請為答中亦有三第一許說第二從舍利弗若國邑聚落以下舉譬喻廣開三顯一之義正答其請為化中根第三從我為法王於法自在以下勸中根人修同歸之理第一許說可見但就第二舉譬正答中亦有長行與偈就長行亦開合有二就開譬中即有十譬皆為上十種法說作譬第一從若國邑聚落以下訖若十二十或至三十在此宅中名為宅主譬此譬為上十法說中第一明釋迦怡同諸佛開三顯一作譬第二從長者見是大火從四面起以下訖無求出意名為長者見火起譬此譬為上十法說中第二明如來見眾生為五濁所惛作譬第三從舍利弗是長者作是思惟以下訖視父而已名為長者求子不得譬此譬為上十法說中第三明以大乘化眾生不得作譬第四從爾時長者即作是念以下訖諍出火宅名為長者以三車求子得譬此譬為上十法說中第四明如來以少乘化眾生得作譬第五從是時長者見諸子等以下訖無復障礙名為長者見子免難譬此譬為上十法說中第五明如來見眾生髮大乘機作譬第六其心泰然歡喜踴躍二句名為長者見子免難故歡喜譬此譬超為上十法說中第七明如來見大乘機發故歡喜作譬第七從時諸子等各白父言以下訖願時賜與名為諸子索三車譬此譬退為上十法說中第六明三乘人索果作譬第八從舍利弗爾時長者各賜諸子等一大車以下訖猶尚不匱何況諸子名為長者各賜諸子等與大車譬此譬為上十法說中第八正為說法華作譬第九從是時諸子各乘大車以下訖非本所望名為諸子得車歡喜譬此譬為上十法說中第九明三乘人受大乘修同歸作譬第十從舍利弗於汝意云何以下訖善哉善哉如汝所言名為長者不虛妄譬此譬為上十法說第十明如來不虛妄作譬今第一宅主譬就中即有六義一宅主長者義譬諸佛二其家廣大義譬三界化處三唯有一門義譬聖教四有五百人義譬諸佛所化五道眾生五火起義譬三界眾生為五濁八苦所逼六有三十子義譬三乘根性人國邑聚落通譬含靈所在處長者譬佛言國邑落中長者為主譬佛於含靈所在常為化主此二句明其位從其年衰邁以下嘆其德其年衰邁者言此長者其年久故即其所見聞廣大譬佛有三達智此句嘆內德財富無量者財是蔭覆寒困亦譬如來有四攝四等六度覆救六道受苦眾生多有田宅者田是養命譬佛智德宅是安身譬佛禪德僮僕譬聲聞避支少心弟子其家廣大者第二義譬三界言佛以三界為家唯有一門者第三義譬聖教門是能通物言長者家雖廣其可出者唯有一門譬三界雖廣為由得出唯一聖教而門有二用一能內者出外二能外者入內論出為五百人談入為長者何者假設此長者其年弱時不離室內但蒙父教習修禮義然後出外得升尊位後聞父沒還入其家教化家人出外方法家人受教亦修禮義然後出外得升尊位故云論出為五百人談入為長者內合如來作菩薩時不離三界修行行滿出三界成佛而見眾生為五濁所惛亦以大乘教還入三界教化眾生令出三界問曰何故長者但入不出五百人但出不入耶釋曰長者弱時為求尊位故從門而出今既出門即得尊位無可復出所以但入而不出也五百人本來常在家內復有何入所以但出而不入內合亦然作菩薩時為求佛故從教而出今既成佛復有何出眾生本來常在三界內今復何處入且眾生由教得出三界是理之常未有由教沒入生死也多諸人眾有五百人者第四義言長者家中有五百人譬三界五道眾生從堂閣杼故以下第五義明長者家火起譬三界內五濁八苦逼[*]眾生即有二第一先明火所由出即譬惡因第二從周匝俱時以下正明火起即譬惡果言家室不堅故此火易出譬眾生行因皆惡故惡果易起堂譬欲界閣譬色無色二界言此三果眾生行因皆惡故云杼故牆壁譬四大言眾生因四大作惡業應墮惡道故云頹落柱根譬命言眾生因此命亦作惡業應受苦果故言腐敗梁棟譬六識言此六識縱橫馳走六塵作種種惡應墮惡道故云傾危周匝俱時以下第二正明火起譬惡果起周匝俱時者譬八苦逼人一無相榱也郯然火起者八苦來逼不預相期也從長者諸子以下第六義言五百人中隨從長者意者唯有三十子即譬三乘根性人然上第一法說直明釋迦怡同諸佛開三顯一教化眾生不明五濁八苦逼[*]之義今此譬中倍明火起之義唯此少異而無大意此中倍明火起義者但是外譬故欲明長者見火先明火起之本所以內合亦隨去上則誠是法說故既一言見眾生五濁則無此濁從何而起所以直明開三顯一不明五濁起之本也從長者見是大火以下第二明長者見火起譬為上十法說中第二明如來見眾生為五濁所惛作譬從此譬以下訖第八等與大車譬別釋今釋迦一化前三後一之義而上第二法說見五濁中有二重第一直明如來在法身之地見眾生為五濁所惛第二明見五濁而起大悲心今此譬亦有二第一直明長者見火以譬上法說第一直明如來見五濁第二從即大驚怖以下明若燒諸子生怖畏心譬上法說第二明佛見五濁而起大悲心長者見是大火從四面起者四面即譬上四濁譬如來在法身之地見眾生為四濁所惛而上別列四濁見六道眾生貧窮無福慧者眾生濁入生死險道相續苦不斷者命濁深著於五欲如貓牛愛尾以貪慾自弊盲冥無所見不求大勢佛及以斷苦法者煩惱濁深入諸耶見以苦欲舍苦者見濁而今此中但直總言四面不別列也而此火長者有緣外游之間而起故長者在外見將欲救而來也內合如來宿世以大乘為化於時眾生已得大乘解但化緣盡就化他方於是眾生更着五塵廣起煩惱失其本解所以如來在法身地遙見將欲教化而來也本義云四面譬四生眾生為五濁所惛也從即大驚怖以下第二明見火生怖畏心譬上第二見五濁起大悲心上云為是眾生故而起大悲心就中亦有二第一明長者驚非自為譬如來起悲亦非自為第二從而諸子等以下出所為人言正為諸子生怖譬如來起悲正為受苦眾生而上云起悲此言生怖怖悲雖殊同在欲救我雖能於此所燒之門安隱得出者長者自言我已出在外故為我無所怖也內合亦然如來亦籍大乘教既出三界五濁八苦故為佛無可悲也而此文亦可得在內何則此長者有智力故雖復在內遇火安穩得出內合亦然如來雖欲化物常在三界而不以三界為住也上既云以教為門若如此言教亦被燒耶釋曰雖就外譬非門被燒若門亦燒從何得出此是但言我雖能於此所燒家之門非適並門被燒也內合亦然我雖能於此三界五濁八苦中之教也從而諸子等以下第二齣所為人於火宅內樂着嬉戲者譬眾生貪染六塵一無可記也不覺不知不驚不怖火來逼身苦痛切己者言諸子着戲不知火苦也內合眾生貪着六塵不知五濁八苦逼[*]心不厭患無求出意者亦譬不厭六塵無求出三界之意也然一往火譬五濁八苦杼家譬惡因諸子譬行者外譬為論此家杼故火易出被燒然若如此文但明杼家被燒諸子未適被燒諸子但不知火出之所以亦不知燒將及己何則若被燒那得嬉戲然若從外譬作論但明惡因被苦果不適明行者被逼所言樂着嬉戲不覺不知火來逼身者此但明其不知八苦之所以亦不知今將逼[*]然偏論外譬杼家非諸子諸子非杼家故亦復可然然就實為論惡因被苦果即是行者為八苦所逼[*]行者與八苦常共不離無暫不逼那得不明行者被逼所以今解言此明行者被逼但愛着六塵不知五濁八苦之所以且終日受苦妄謂受樂故云樂着嬉戲不覺不知火來逼身此解亦好但內外二文不一相從所以又以一義釋云從而諸子等以下只譬在因不知未來苦何則家杼故此火易出因惡故苦果易起而諸子樂着嬉戲不知火出之所以亦不知燒將及己眾生亦不知五濁八苦之所以且愛着六塵不知五濁八苦將逼[*]所以諸子未適被燒亦不明眾生適被逼也若已被燒亦如言那得嬉戲亦豈不知其熱所言八苦常共不離者理即實爾然若只立因作論亦可有間然此譬與上法說有異者上法說但直言為是眾生故而起大悲心而不言起悲非自為今此中別言驚非自為而無大意上則誠是法說故直稱如來眾生眾生與佛天地有別故義無可慊並佛為五濁所惛所以但言為眾生不言不為如來今此即是外譬故既云父子父子義則相關若既云子被燒則義慊並父亦被燒所以別言驚非自為正為諸子也從舍利弗是長者以下第三名為長者求子不得譬為上十法說中第三明如來始不得以大乘化眾生作譬上法說中有三第一先以如來所得實智作擬宜而眾生無大機故實智非其時第二明梵王知佛作擬宜恐都不說而已請轉法輪第三因梵王請更以大乘教作擬宜而眾生猶無大機故不得以大乘為化今此譬只開為二第一從初訖為火所燒名為長者將欲求子先以己所得力富作思惟而諸子無智故力富非其時譬上第一先以如來所得實智作擬宜而眾生無大機故實智非其時第二從我當為說怖畏之事以下名為長者更以畏語作思惟而諸子猶無知故不得以畏語求子譬上第三因梵王請更以大乘教作擬宜而眾生猶無大機故不得以大乘為化略不為譬第二梵王請轉法輪上第一先以實智作擬宜中有二第一明作擬宜處及日數第二正以實智作擬宜而今略不為譬第一明處日數上云我始坐道場觀樹亦經行於三七日中思惟如是事作是思惟我身手有力者身譬法身手譬實智言我有法身實智之力也當以衣裓若以機案從捨出之者衣裓譬一因機案譬一果言我用實智一理令出三界如是作擬宜至此正譬上我所得智慧微妙最第一從復更思惟以下明諸子無知故力富非其時譬上眾生無大機故實智非其時上云眾生諸根鈍着樂痴所盲如是之等類云何而可度是舍唯有一門而復狹少者言長者自思可用為出者唯有一門而復狹少故不可為出也譬可用為化者唯有一少乘教而少乘教不足為出三界故云狹少本義云大乘教為門而大乘教於時不能化眾生出三界故義稱狹少亦好諸子幼稚未有所識者譬唯有少機而無大機也戀着戲處或當墮落為火所燒者譬貪着六塵墮三塗受八苦也從我當為說怖畏之事以下第二名為長者更以畏語作思惟而諸子猶無知故不得以畏語求子譬上第三因梵王請更以大乘教作擬宜而眾生猶無大機故不得以大乘為化上云我即自思惟若但贊佛乘眾生沒在苦不能信此法破法不信故墮於三惡道我寧不說法疾入於涅槃就中亦有三第一明長者先以畏語作思惟正譬上以大乘教作擬宜云我即自思惟若贊佛乘也第二從作是念已以下言長者如所思惟就教諸子內合如來以所擬宜就照物機此不適譬上第三從父雖憐愍以下正明長者諸子無知故以畏語不得求子譬上云眾生猶無大機故不得以大乘為化云眾生沒在苦不能信此法也而上直言若但贊佛乘此中我當為說怖畏之事者上就大乘勸教此就大乘戒教故然也何者是火者譬不知苦何者為舍者譬不知苦因云何為失者亦譬不知失其本大乘解但東西走戲視父而已者南北為縱東西為橫言眾生與大理橫如東西也馳騁六塵一無可記故云走戲但遠望法身不蒙利故云視父而已本義云上法說開為三第一以大乘擬宜第二明眾生無大機第三明大乘息化今此譬據勸戒二門為明故分為二第一從初訖為火所燒明以大乘勸教不得化從我當為說以下明以大乘戒教不得化就第一勸教不得化中即有三第一初訖從捨出之譬上第一大乘擬宜云我所得智慧微妙最第一第二從復更思惟以下譬上眾生無機云眾生諸根鈍着樂痴所盲如是之等類云何而可度第三戀着戲處或當墮落為火所燒譬上第三大乘息化云眾生沒在苦不能信此法就第二戒教同上亦重明之從初訖汝等速出亦譬上第一以大乘擬宜云我所得智慧微妙最第一從父雖憐愍以下亦譬上第二眾生無大機云眾生諸根鈍着樂痴所盲東西走戲視父而已者譬上第三大乘息化云眾生沒在苦不能信此法東西走戲者亦如前釋視父而已者唯有感丈六之機故云視父無有感說大乘之機故云而已亦好隨欲可用但此譬與上法說有異者有三一者上法說中有梵王請轉法輪而今此譬中不見請求子者釋曰上則誠是法說故直稱如來眾生如來是可敬之極眾生是作敬之主則理不可不請所以有請說者也此中既是外譬故即稱父子父子義相關不宜待他請方求其子所以無請求子者也二者上法說但直言大乘擬宜不得無以所擬宜就照物機今此中先以所思惟就教諸子釋曰上則亦是法說故直稱如來如來三世已達何方達眾生可受不受若一擬宜無勞復照所以無復以所擬宜就照也今此亦是外譬故既稱長者長者難以一達其子聞不聞所以更以所思惟就教也三者上法說云眾生無大機故我欲入涅槃而此中但言子不順教而不言不順故欲背去釋曰上云欲入涅槃者若違機猶說恐增惡故云寧欲不說入涅槃也此不言欲背去者雖不順教父不可棄子於火中而背去故不言欲背去也然則雖復欲涅槃不背去慈悲一種無差也從爾時長者即作是念以下第四名為長者求子得譬為上十法說中第四以少乘化眾生得作譬上中有二第一明正以少乘化眾生得第二釋物疑心今但為譬第一正以少乘化得略不為譬第二釋疑上第一正以少乘化得中本有三第一先以少乘作擬宜第二正明以少乘得化第三明現有三乘名今此中倍一為四第一從初訖得免斯害明長者以三車作思惟譬上第一以少乘作擬宜上云尋念過去佛所行方便力我今所得道亦應說三乘第二從父知諸子先心以下明長者善知諸子心中所樂譬如來見三乘人心中所樂此是上法說所無但此明之第三從而告之言以下明長者正以三車得誘諸子超譬上第二正以少乘得化上言思惟是事已即就波羅捺諸法寂滅相不可以言宣以方便力為五比丘說第四從爾時諸子以下明諸子信受三車之誘譬上第三現有三乘名上言是名轉法輪便有涅槃音及以阿羅漢法僧差別名此舍已為大火所燒者舍譬三界火譬五濁八苦我及諸子若不時出必為所燒者我譬能化佛諸子譬所化眾生言若不時速修善出三界必為五濁八苦逼[*]問曰上云諸子亦已被燒若如此文但舍被燒諸子未燒即當諸子但不知今將燒未適被燒之釋也釋曰上就現時為明此就未來為說故然何則若就現在為談惡因苦果行者即共一時所以諸子亦已被燒然若就未來作論今日行者未受未來苦所以但舍被燒諸子未燒夫言語之次處處隨宜何其如一我今當設方便令諸子等得免斯害者思惟我以三車誘諸子令出之也譬如來作擬宜我以方便為說三乘令出三界而上既云父在外故驚非自為又云假設雖復在內有智力故亦無所憂何故此云我及諸子者解有二一印法師云我化道所及之人故言我及諸子非言適我也今法雲法師云父是能誨為譬如來子是能紹用譬眾生若眾生遂留住三界斷絕善根即義同能紹之子被燒如來化道無紹於眾生亦義同能誨之父被燒所以言我及也從父知諸子先心以下第二明長者善知諸子心中所樂譬如來見三乘人心中所樂先心者今日有樂少之心後必發樂大之心形於後心故今心為先心也各有所好者譬見三乘人各性所樂也即是三因上法說云復作如是念我出濁惡世如三世諸佛我亦隨順行一行偈私釋名為定所擬宜本義云如來見三乘人有三乘機所以本義從父知諸子先心以下訖情必樂着即譬上如來見三乘機知先心者謂見少機也又釋先心本義委曲煩廣而今不記也種種珍玩奇異之物者亦譬三果也從而告之言以下第三明長者正以三車得誘諸子譬上第二明如來正以三乘化眾生得就中即有四第一明長者先嘆三車譬如來先嘆三果第二從如是種種以下明長者示車所在譬如來示三果今在三界外第三汝等於此火宅宜速出來者明長者勸諸子速出火宅取三車譬如來勸三乘人速修無漏出三界取彼三果第四隨汝所欲皆當與汝者明長者許與三車不虛譬如來與三果不虛皆可見從爾時諸子以下第四明諸子信受三車之誘譬三乘眾生受三乘教修行則義同上第三現有三乘名何則若不受修行那得有三乘之名就中亦有二第一明諸子喜聞適願譬三乘人喜聞有三果第二從心各勇銳以下正明諸子信受譬三乘人正受修行心各勇銳者譬三乘人因三乘教修行生外凡善根互相推排者譬生內凡夫善根競共馳走者譬入無相治道斷結諍出火宅者譬出三界各證三果也然此譬與上法說有異者有二一者上法說初開為二第一正明以少乘化眾生得第二釋物疑心上云從久遠劫來贊示涅槃法生死苦永盡我常如是說今此譬中但直言求子得不有釋疑釋曰上法說中皆引先佛故理自可疑若非先佛今釋迦不能如是耶所以第二即釋此疑曰釋迦亦常唯是但化物之義宜同諸佛故然今此譬不引先父故無可為疑所以無釋疑也二者亦上法說中有三餘意一者諸佛讚歎釋迦擬宜得時上言作是思惟時十方佛皆現梵音慰喻我善哉釋迦文二者釋迦奉嘆上云舍利弗當知我聞聖師子深清微妙音釋南無諸佛三者定所擬宜云復作如是念我出濁惡世如諸佛所說我亦隨順行而今此譬中皆略不出釋曰上法說引先諸佛作擬宜故諸佛亦隨喜相嘆既有相嘆亦理不可不奉所以有奉嘆也非但自計皆述先人故恐或有失所以更定所擬宜也今此譬中但直自計無隨先人故無有相嘆既無相嘆何有奉嘆亦直自計故無可更定然是皆但就外文為論故然就實為談中根之人不及上根故聞上法說或有悟或不語所以此譬說中其可悟者略而不重也然今此三車以何為車體者本義云夫一判三家果地凡有二種一有為果二無為果無為果亦有二種一因盡無為即是三界因斷二果盡無為即是三界果亡昔日直指此二無處稱為三果而今不取此二無處以為車體有為果中亦有功德與智慧今亦不取功德唯取智慧智慧種多而今唯取盡無生二智為車體也何以知者車有運載用今論二無處但直是無有何運載此經雖不碩然明常欲遺昔日斷結無處以之為果故二來車以運載為用今二種無為本無運義故知非是車體有為果中不取功德亦然功德之用但是寄境修心亦無運載故不為車體智慧之用用心照境所以唯取智慧以為車體也然此義本疏甚廣今但略記也問曰常言三乘人一解脫何故猶有三種寶車釋言三乘人因斷三界正使盡同得盡智亦照三界果亡同得無生智是故三無學人二智一種亦斷三界子果兩縛故云解脫義齊而有羊鹿牛車者聲聞止斷正使別相枝條而習惑故取譬羊車緣覺浸斷少習知見少廣取譬鹿車菩薩斷習清盡知見圓明運用最勝取譬牛車橫論知見即有優劣之異故有羊鹿牛車之別也問曰常言得羅漢明已證盡無生二智而羅漢時報身未亡猶在三界內若爾此二智在三界內得證然則此二智亦是三界內法云何言三車在於門外耶釋曰報身雖在三界而既證盡無生二智即成三界外心故云門外有三車也從是時長者見諸子等以下第五名為長者見子免難譬為上第五法說名如來見三乘人大乘機發作譬上言舍利弗當知我見佛子等志求佛道者無量千萬億就中開為二第一明長者見諸子得免火宅譬三乘人因三乘教修行斷惑出三界證無學果第二從皆於四衢道中以下明長者正見諸子得優為譬如來正見三乘人大乘機發四衢譬大乘四攝四等言三乘人發大乘下化眾生之機露地而坐無復障礙者露地譬佛地言佛地不為五濁八苦所陰弊故云無障礙言三乘人發大乘上弘佛道之機也其心泰然歡喜踴躍者第六明長者見子免難故歡喜譬超上第七法說名如來見三乘人發大乘機故歡喜作譬上法說中有二第一欲明喜於大先非少不信上言舍利弗當知鈍根少智人著相憍慢者不能信此法而今不為譬但為第二正明歡喜云今我喜無畏於諸菩薩中即所謂可悟者略也從時諸子等以下第七明諸子索車譬退譬上第六法說名三乘人索果上法說中已有二第一正明索果上言咸以恭敬心皆來至佛所曾從諸佛聞方便所說法第二明如來見三乘人索果內懷今者所待時已至上言我即作是念如來所以出為說佛慧故今正是其時而今不為譬但為第一正明索果作譬父先所許玩好之具願時賜與者言諸子在火宅內時長者許賜門外三車所以諸子樂得三車諍出火宅而今門外不見三車可乘是故就父白言父先所許三種寶車願時賜與內合如來昔日告三乘人今三界外有究竟三果汝等勤修無漏斷三界惑速出三界取彼三果是故三乘人樂得三果如教修行斷結諍出三界而今三界外猶有變易生死無窮尚有無作四諦應修然則如來先所許究竟三果是實非實若是實者願時可賜然上法說先明發大乘機次明索果次明歡喜今譬說先明歡喜後明索果何故爾也解言上法說見發大乘機次即明索果者欲顯發機索果即是一時雖復一時正由發機故索果非由索果故發機所以先明發機後明索果今此譬中見發大乘機次即明如來歡喜者大乘機發即稱如來本意所以用佛歡喜繫於大乘機發索果即是眾生自心非佛本意所以繫於歡喜後也今所索者是大是少解有二舊義云即是索大若其索小那得與大今文自言各賜諸子等一大車故知索大也新義云是猶索小何則自言父先所許三種寶車願時賜與若其索大那得言父先所許三種寶車故知猶索小也而今舍其所索少車而與大車者索少即是惑情今欲以大化少故違索與大也舊義又云猶是索大今言父先所許三種寶車願時賜與者是非適索少車今諸子既出火宅即知無三車可得而今猶索者此是故語雖無三車若猶索必有餘賜外文雖似索先所許少車內意即索一大車也所以亦隨其意與一大車也內合亦隨釋問曰今三車中其二車實無故第二第三二子宜索而大車即如許實有故第一子但即乘不應求索何故皆同索耶釋曰如上法說中釋第一子在火宅時但聞三中有大車未聞唯有一大車今出門外既不見二車因何得知此是許我大車所以亦索曰何其許我大車也釋索或云言教中索或云意中索或云機中索未審誰當但私懷者或是機中有如是可索耶何則若就外譬作論亦可得言中索亦可得意中索然就實為論三乘人大乘機雖發如來未明唯一之前那得知無三既未知無三那得言中意中為索也故云唯機中可索也

 

從舍利弗爾時長者以下第八名為長者等與大車譬譬上第八法說明如來正為說今日法華上云正直舍方便但說無上道就中初開為二第一明長者以一大車等與諸子譬如來為三乘人平說今日大理第二從而作是念以下釋長者平賜之意譬釋如來平為說之意就第一正明平賜中亦有三第一直明等賜今各賜諸子等一大車是譬如來平等為說一大理第二從其車高廣以下明車莊嚴之相譬今日一果上萬德皆備第三從所以者何以下釋車能莊嚴亦釋一果能備萬德其車高廣者譬今日一果對昔三果超然高廣也眾寶莊校者譬諸德圓備周匝蘭楯者譬總持四面懸鈴者譬四辨又於其上張設軒蓋者譬慈悲二德亦以種種珍奇雜寶而嚴飾之者譬雜諸德寶繩校絡譬四弘誓垂諸華纓者譬四攝四無量六度重敷婉延者譬禪德安置丹枕者譬藉定發生無相功德駕以白牛者譬無漏解膚色充梁者言此解真實法故云充即體明淨無諸染故言梁有大筋力者譬此解能斷無明等惑行步平正者亦譬此解能會二諦理其疾如風者亦譬此解能滅生死速到涅槃地也又多僕從而侍衛之者譬從佛學理弟子從所以者何以下第三釋車能莊嚴標疑云所以此車能得如是莊嚴者何釋言是長者大富眾寶滿藏故能如是莊嚴內合如來萬德皆備故能如是莊嚴一果可見從而作是念以下等與大車中第二釋長者平賜之意就中即有三第一明財無極故平賜譬如來萬德皆備故平為說第二從今此幼童以下明子義等故平賜譬三乘人皆從佛化所生故平為說第三從今我此物以下明財無盡故平賜譬萬德無盡故平為說皆可見也從是時諸子各乘大車以下第九名為諸子得大車歡喜譬譬上第九法說明三乘人受一理修行上言菩薩聞是法疑網皆已除千二百羅漢悉亦當作佛是時諸子各乘大車者譬三乘人各受今日一果也得未曾有非本所望者譬非本所望一佛果今日忽得也從佛告舍利佛於汝意云何以下第十名為長者不虛妄譬為上第十法說明如來不虛妄作譬上言汝等勿有疑我為諸法王普告諸大眾但以一乘道教化諸菩薩無聲聞弟子就中即有三第一如來作不虛妄譬問真子第二真子仰答非虛妄第三從佛告舍利弗以下如來述真子結成不虛妄就事為論是長者有二可妄一者舍先所許少車與大車是一可妄二者本無三車而言門外有三車是亦可妄所以如來問言是長者等與諸子珍寶大車寧有虛妄不內合可推就第二真子仰答中亦有二第一明非三許三而非可妄第二從世尊若是長者以下明舍三與一亦非可妄就第一非三許三非可妄亦有三第一明與善奪惡故非妄第二從何以故以下釋與重第三從況復以下結許三非妄第一可見第二釋與重標疑云何用欲全軀命釋言身命既全必得大車故也內合自可推第三結亦可見從若是長者以下仰答中第二舍三與一亦非可妄就中亦有三第一直言雖不與所許少車非可妄第二從何以故以下亦釋非妄標疑云何故雖不與小車非可妄釋言稱本意故非妄第三從何況以下正明結舍三與一非可妄內合即隨自可推從佛告以下第三明如來述亦可見從舍利弗如來亦復如是以下第二合譬上開譬中有十譬今但合七譬略不合第六見子免難故歡喜譬第七諸子索車譬第九諸子得車歡喜譬所以然者既合見子免難即第六父歡喜不合自去第七諸子索車此是惑情且非今日之要又既合第八等與大車譬即第九諸子得車歡喜不合亦自去所以皆略不合也雖合七譬文成六重第一從初訖令得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合第一宅主譬第二從見諸眾生以下訖雖遭大苦不以為患合第二明長者見火起譬第三從舍利弗佛見此已以下訖何由能解佛之智慧合第三明長者求子不得譬第四從舍利弗如彼長者雖復身手有力而不用之以下訖為求牛車出於火宅合第四明長者以三車求子得譬第五從舍利弗如彼長者以下訖能生淨妙第一之樂雙合第五見子免難譬第八等與大車譬第六從舍利弗如彼長者以三車誘引諸子以下盡長行合第十不虛妄譬上第一宅主譬已有六義一宅主義二其家廣大義三唯有一門義四五百人義五火起義六三十子義今皆合但開文為二第一從初訖利益一切別合六義中第一宅主義第二從而生三界以下兼合後五義上宅主義中有二一出位體上言若國邑聚落有大長者第二嘆德亦皆合如來亦復如是為一切世間之父者合第一位體言佛於一切含靈所在常為化父即如長者於國邑中自為主長也從於諸怖畏以下合第二嘆德上嘆德中即有三一嘆長者內德上言其年衰邁二嘆外德上云財富無量多有田宅三嘆眷屬上云及諸童僕從初訖波羅密合嘆內德從大慈大悲以下合嘆外德第三嘆眷屬自入兼合五義中故此不別合也怖畏衰惱憂患皆是惡果無明闇弊是惡因此句嘆斷德而此斷德上開譬中不適顯但此義合從而悉成就以下嘆智德言如來皆成就一切智力即如上長者其年久邁則其見聞無量也從大慈大悲以下嘆外德言如來以大慈大悲常無懈惓恆求善事利益一切即義如上長者財富無量多有田宅救諸貧困從而生三界以下第二兼合五義而生三界合其家廣大義教化合唯有一門義老病死合火起義眾生合五百人及三十子義言如來應生三界五濁八苦之中教化眾生修善滅惡即如上長者居於杼宅救彼為火見逼五百人及三十子也從見諸眾生以下合第二明長者見火起譬上開譬中有二第一正見火起第二明見火起生怖畏心今亦皆合從初訖怨憎會苦合第一正見火起從如是等種種諸苦以下合第二見火起生怖畏心見諸眾生為生老病死憂悲苦惱之所燒煮者明見四苦亦以五欲財利故受種種苦者明見五欲苦又以貪着追求故現受眾苦者明見求不得苦後受地獄畜生餓鬼之苦者明見報苦若生天上及在人間貧窮因苦者明見生苦亦見愛別離苦怨憎會苦言如來盡見眾生種種諸苦即如上長者見是大火從四面起也從如是等以下合第二見火起生怖畏心而上開譬中亦有二第一明驚非自為上言我雖能於此所燒之門安穩得出第二齣所為人今略不合第一驚非自為但合第二齣所為人言如是受苦眾生雖復沒在苦不知是苦可厭即如上諸子等在火宅內不知火是苦可避也從舍利弗佛見此已以下合第三名長者求子不得譬上開譬中初開為二第一明長者以己所得力富作思惟而諸子無知故力富非其時第二明以畏語作思惟而諸子猶無知故不得以畏語求子今皆合之從初訖令其遊戲合第一以力富作思惟從舍利弗如來復作是念以下合第二以畏語不得求子我為眾生之父應拔其苦難者欲以大悲拔苦也與無量無邊佛智慧樂令其遊戲者欲以大慈與樂也言如來如是作擬宜即如上長者作思惟我身手有力當以衣裓若以機案從捨出之也上有明諸子無知故力富非其時上言復更思惟此舍唯有一門而復狹少諸子幼稚未有所識或當墮落為火所燒而今略不合從舍利弗以下合第二以畏語不得求子上開譬中有三第一正以畏語作思惟第二以所思惟就教第三明諸子不受從初訖力無所畏者合第一正以畏語作思惟從眾生不能以是得度以下合第三明諸子不受但略不合第二以所思惟就教諸子上言作是念已如所思惟具告諸子汝等速出復作是念若我但以神力及智慧力舍於方便者言若用實舍權也而此句不適合上文為諸眾生贊如來知見力無所畏者言如來以大乘教作擬宜也即如上長者作思惟我當為說怖畏之事此舍已燒宜時疾出無令為火之所燒害就合第三諸子不受即有三第一直言不能度第二從所以者何以下釋不能度第三從何由以下結不能度不能以是得度者言不可以此大乘教為化也第二釋標疑云所以不能以大乘為化者何是諸眾生未免生老病死憂悲苦惱而為三界火宅所燒者言無大乘機也即如上父雖憐愍善言誘喻而諸子樂着嬉戲不肯信受何由能解佛之智慧者第三結不能度言既無大機者因何為說大乘從舍利弗如彼長者以下合第四名為長者以三車求子得譬就中有二第一先牒三種外譬第二從但以智慧方便以下正合第四譬雖復身手有力而不用之者牒第三求子不得譬但以殷勤方便免濟諸子火宅之難者牒第四求子得譬然後各與珍寶大車者牒第八等與大車譬如來亦復如是雖有力無所畏而不用之者帖合第三譬所以但貼合第三譬者此第四以少乘化來者正由第三以大乘不得化故來故但合第三譬也第八等與大車譬下自來合且非以大乘得化故以少乘化來所以第八譬此不貼合從但以智慧方便以下正合而上開譬中有四第一長者以三車作思惟第二明善知諸子心中所樂第三正以三車得誘第四明諸子信受三車之誘今此合開為三重第一從初訖拔濟眾生合第一以三車作思惟第二從為說三乘以下合第三正以三車得誘第三從舍利弗若有眾生以下合第四明諸子信受三車之誘但略不合第二明長者善知諸子心中所樂譬如來見三乘人心中所樂上言父知諸子先心各有所好種種珍玩奇異之物情必樂着今合第一但以智慧方便於三界火宅拔濟眾生者言如來自擬宜今眾生唯有三乘機我亦隨機但以方便為說三乘令出三界火宅即如上長者自思惟此舍已為大火所燒我及諸子若不時出必為所燒我今當設方便令諸子等得免斯害也但以智慧方便者非言正以智慧是謂但以智慧之方便也從為說三乘以下合第三正以三車得誘上中有四第一明長者讚歎三車第二示車所在第三勸取三車第四許與不虛今皆合之而不次第為說三乘聲聞避支佛佛乘者合第二示三車今在門外從而作是言以下合第三勸取三車從我今為汝以下合第四許與不虛從復作是言以下合第一讚歎三車為說三乘聲聞避支佛佛乘者言如來示三果在三界外即如上長者言如是種種羊鹿牛車今在門外可以遊戲也就合第三勸取三車有二第一先誡莫着五塵是非適合上文從汝等速出以下正合上勸取三車汝等速出三界當得三乘者言如來勸三乘人汝等勤修無漏斷結速出三界證彼三果即如上長者言汝等於此火宅宜速出來也從我今為汝以下合第四許與不虛就中即有二第一正合第二從汝等但當以下勸進是亦非適合上文我今為汝保任此事終不虛也者言如來告三乘人與三果必不虛也即如上長者言隨汝所欲皆當與汝第二勸進可見從復作是言以下合第一讚歎三車就中亦有二第一直嘆即正合上譬第二從乘此三乘以下明利是亦非適合上文不復為惑所生故言自在三界惑已盡故言無系既證無學故言無所依求言如來如是讚歎三果即如上長者言汝等所可玩好希有難得汝若不取後必有悔第二明利可見從舍利弗若有眾生以下第三合第四明諸子信受三車之誘上開譬總就三乘人作四階今此合別列三乘人作四階第一先就聲聞作合就中即有二第一正合第二舉外譬貼合若有眾生內有知性從佛世尊聞法信受者明聞三乘教生外凡夫善根即如上心各勇銳殷勤精進者生內凡夫善根即如上互相推排欲出三界自求涅槃者入無相治道斷結即如上競共馳走是名聲聞者出三界證羅漢果即如上諍出火宅第二舉外譬貼合可見避支佛菩薩二門例此可推從舍利弗如彼長者以下第五雙合第五見子勉難譬第八等與大車譬所以雙合者欲明由大乘機發故得說今日一大理也就中即有二第一先牒二種外譬第二正合如彼長者見諸子等安穩得出火宅到無畏處者牒第五見子勉難譬自惟財富無量等以大車而賜諸子者牒第八等與大車譬就第二正合即有二第一先合見子免難譬第二從如來爾時以下合第八等與大車譬上第五見子免難譬有二第一明長者見諸子勉難第二明見得優遊從初訖怖畏險道合第一見諸子免難譬得涅槃樂一句合第二見得優遊如來亦復如是為一切眾生之父若見無量億千眾生以佛教門出三界苦怖畏險道得涅槃樂者謂見發大乘機即如上長者見諸子等安穩得出火宅皆於四衢道中露地而坐無復障礙也從如來爾時以下第二合第八等與大車譬上開譬中有二第一正明長者以一大車等與諸子第二釋平賜之意從初訖皆是我子合第二釋平賜之意從等與大乘以下合第一正明以一大車等與諸子上第二釋平賜中有三第一舉財無極為釋第二舉子義等為釋第三舉無盡為釋我有無量無邊智慧力無畏等諸佛法藏者合第一舉財無極為釋上言而作是念我財物無極不應以下劣少車與諸子等是諸眾生皆是我子者合第二舉子義等為釋上言今此幼童皆是吾子愛無偏黨略不合第三舉無盡為釋上云以我此物周給一國猶尚不遺何況諸子從等與大乘以下合第一正以一大車等與諸子上中有二第一直明等與第二明大車莊嚴之相今皆合之從初訖娛樂之具合第一直明等與上云爾時長者各賜諸子等一大車從皆是一相以下合第二大車莊嚴脫三界者者言發大乘機也一相者大乘一理相一種者一乘諸善為一佛種聖所稱嘆能生淨妙第一之樂者謂一乘佛果樂也即如上長者大車皆備種種莊嚴也從舍利弗如彼長者以下第六合第十不虛妄譬就中有二第一先牒三種外譬第二正合如彼長者以三車誘引諸子者牒第四以三車得誘諸子譬然後但以大車寶物莊嚴安穩第一者牒第八等與大車譬然所以牒此二譬者夫此不虛妄來者正為第四以三車得誘諸子第八等與大車何則非三許三是即可妄舍三與一是亦可妄有此二可妄故此不虛妄來也所以將合不虛妄之初亦牒來此二譬也然彼長者無虛妄之咎者牒第十不虛妄譬言非三許三舍三與一皆非虛妄也從如來亦復如是以下第二正合上開譬中有三第一如來舉下虛妄問真子第二舍利弗仰答不虛妄第三如來述真子結成不虛今但合第二真子仰答略不合第一如來問第三如來述成今此合中即有三第一正合不虛妄第二從何以故以下釋不虛妄第三從舍利弗以下結不虛妄然上舍利弗仰答不虛妄中有二第一非三許三非可妄第二舍三與一非可妄初說三乘引導眾生者合第一非三許三非可妄而上中有三第一直言與善奪惡故非可妄上言是長者但令諸子得免火難全其軀命非是虛妄第二釋欲全軀命上言何以故若全身命便為已得玩好之具第三結非三許三非妄上言況復方便於彼火宅而拔濟之而今但通合不別也然後但以一乘而度脫之者合第二舍三與一非可妄然上中亦有三第一直言雖不與所許三中最少一車非可妄上言若是長者乃至不與最少一車猶不虛妄第二釋舍三與一非可妄上言是長者先作是意我以方便令子得出第三結舍三與一非妄上言況復長者自知財富無量欲饒益諸子等與大車而今亦但總合不別也從何以故以下第二釋不妄標疑云何以故如來昔不為說一唯今為說耶若如來昔日未得大乘道力但今忽得故爾耶是故釋言如來本來已有大乘道力但眾生機不能盡受故不說也從舍利弗以下第三結不妄以是因緣者謂機未故也正舉譬說化中根人中有長行與偈此下第二偈頌上長行有開合今從譬如長者以下有六十五行半偈頌開譬從告舍利弗我亦如是以下有三十三行半偈頌合譬上開譬有十譬今但頌九譬略不頌第十不虛妄譬所以然者有二解一云不虛妄譬是舍利弗所作如來不宜頌故不頌也二云若言是舍利弗所作故不頌者佛不應合而佛既合寧言咸舍利弗故不頌今不頌者夫明此不虛妄者本欲令物成信得解今時既成信心不虛妄義其意自顯是故略不頌也今但頌九譬故自有九重第一從初訖毒害火災眾難非一有三十三行偈頌第一宅主譬從是時宅主在門外立以下有二行偈頌第二見火起譬從長者聞已驚入火宅以下有六行偈頌第三求子不得譬從是時長者而作是念以下有七行半偈頌第四求子得譬從長者見子得出火宅住於四衢三句偈頌第五見子免難譬從坐師子坐而自慶言我今快樂以下有四行一句偈頌第六見子勉難故歡喜譬從爾時諸子知父安坐以下有三行偈頌第七諸子索車譬從長者大富庫藏眾多以下有七行半偈頌第八等與大車譬從諸子是時歡喜踴躍以下有一行半偈頌第九諸子得車歡喜譬然今此九重偈頌與上長行文或有相等或不足或長行所無以義廣出或意同文異不悉相同此是但聖人說法唯從處處所宜故或以少文總多意以多文顯少意或以同文辨異意或以異文明同意不足為怪也上第一宅主譬中有六義一宅主義二其家廣大義三唯有一門義四五百人義五火起義六三十子義今但頌宅主義其家廣大義五百人義火起義合四義略不頌唯有一門義與三十子義即所謂或有不足今頌四義故三十三行偈初一句譬如長者頌第一宅主義上宅主義中有二一出位體二嘆德今略不頌嘆德亦所謂或有不足上云其年衰邁財富無量多有四宅及童僕從有一大宅以下有三行一句偈頌其家廣大義然上但直言其家廣大今此頌中廣明其相即所謂長行所無以義出之釋文類上從有五百人以下有十八行偈頌五百人義從是杼故宅囑於一人以下十一行半偈頌火起義但就頌五百人義十八行偈分為二第一初二句正頌上長行第二從鴟梟雕鷲以下十七行半偈以義廣明五百人成性不同心行各異即所謂長行所無以義出之本義云從鴟梟雕鷲以下有二十九行偈皆頌第五火起義就第二廣明五百人成性不同中十七行半偈又開為三第一初六行偈別出五鈍使眾生第二從處處皆有以下十行偈別出五利使眾生第三從夜叉餓鬼以下一行半偈總結上二重就第一別出五鈍使眾生中有二第一初五行半偈列五鈍使眾生第二其舍恐怖變狀如是二句總結五鈍使鴟梟雕鷲烏鵲鳩鴿者皆譬慢使眾生從蚖蛇蝮蠍以下一行半偈譬瞋使眾生從屎尿臭處以下一行偈譬痴使眾生屎尿死屍骨肉皆譬五塵從狐狼野干以下有二行偈譬貪使眾生斗諍[-+]掣啀喍嗥吠此二句譬疑使眾生未定因果是有是無如兩狗嗥吠未決勝負也從處處皆有以下第二別出五利使眾生處處皆有魃魅魍魎者總出五利使眾生從夜叉惡鬼以下別列五利使初三行偈譬耶見眾生從鳩槃荼鬼以下有二行半偈譬戒取眾生從復有諸鬼以下有一行半偈譬我見眾生復有諸鬼其咽如針者譬見取眾生從復有諸鬼以下有二行偈譬斷常二見眾生夜叉惡鬼食啖人肉者謗無人天因果如食人肉從毒蟲之屬以下一行半偈明謗無三塗因果孚乳產生各自藏護者三塗因果理非無而言無故如夜叉競來食之食之既飽噁心轉熾者譬耶見轉成上品斗諍之聲甚可怖畏者譬緣論義生瞋招三塗苦故云甚可怖畏也從鳩槃荼鬼以下出戒取眾生是持雞狗鹿戒者也蹲踞土埵者譬戒取眾生伏三塗結生人天之中如居土埵或時離地一尺二尺者或時伏欲界結暫生色界如離地一尺或伏色界結暫生無色界如離地二尺往反遊行者伏結往生色無色二界如往伏結非永復還三塗如反縱逸嬉戲者譬此戒取勞而無功捉狗兩足撲令失聲者兩足譬因果言嬉戲而後令因果理不通如捉狗二足撲令失聲也以腳加頸怖狗自樂者不能通之後亦謗無因果如以腳加頸怖狗釋此三句種種不同而今煩故不記也從復有諸鬼以下出我見眾生其身長大譬我大色少裸形黑瘦譬無慚愧發大惡聲叫呼求食者譬以我見為性也復有諸鬼其咽如針者出見取眾生不能自計成他見是事實余妄語從復有諸鬼以下出邊見眾生首如牛頭者斷常二見如牛二角或食人肉或復啖狗者譬或言是常或言是斷頭髮蓬亂殘害兇險者亂正中道饑渴所逼叫喚馳走者譬受苦報從夜叉餓鬼以下一行半偈總結上二重在苦望樂義同窺牖從是杼故宅以下十一行半偈頌火起義就中有三第一初三行偈直明火起第二從諸鬼神等以下七行半偈出被燒第三從其宅如是以下一行偈結火起義是杼故宅屬於一人者先出所燒家主譬三界皆依如來也其人近出未久之間者譬如來此方眾生化緣盡就化他方未久之間此二句明火起緣由從於後宅舍以下正明火起從諸鬼神等以下第二齣被燒即上五鈍使五利使十種眾生被燒惡獸毒蟲藏竄孔穴者譬欲界眾生厭欲界苦伏欲界結逃生色界毗舍闍鬼亦住其中者譬色界猶不離苦患也薄福德故為火所燒者明色界亦薄福故猶不離苦患也共相殘害飲血啖肉者亦言色界眾生一無不受苦者也野干之屬並已前死者譬色界眾生受苦曾來即然非適今也諸大惡獸譬欲界眾生欲界眾生不知色界犯受苦逃來即受色界苦如競來食啖也蜈蚣蚰蜒諍走出穴者譬色界眾生厭色界苦伏色界結逃生無色界也鳩槃荼鬼隨取而食者言無色界苦亦待逼如惡鬼隨取食也從其宅如是以下一行偈第三結火起義從是時宅主以下二行偈頌上第二見火起譬上長行有二第一長者正見火起第二生怖畏心今皆頌之是時者謂火起時即譬八苦起時在門外立者譬如來在法身之地上既云教為門而未正用教故云門外聞有人言者以聞代見有人譬機上道見者是謂以聖智照物機此言聞者是明以機感聖智言物以感聖人之機來關聖智如聞有人言也而諸子等先因遊戲來入此宅者譬昔二萬億佛所已受大乘化於時皆有出生死意而後起煩惱失其本大乘解便成入生死義故云來入此宅至此頌上第一正見火起上云長者見此大火從四面起稚少無知歡娛樂著者頌上第二生怖畏心然上中有二一驚非自為二出所為人今但頌第二齣所為人上云而諸子等於火宅內戀着喜戲不覺不知略不頌第一驚非自為上云我雖能於此所燒之門安穩得出大乘解弱故云稚少起煩惱故云無知從長者聞已以下有六行偈頌上第三求子不得譬上長行初開為二第一名長者以己力富作思惟而諸子無知故力富非其時第二復以畏語作思惟而諸子無知故以畏語亦不得求子今皆頌之今六行偈初一行偈頌上第一以已力富作思惟上云我身手有力當以衣裓若以機案從捨出之今此一行正頌彼文上有餘文是舍唯有一門而復狹少諸子幼稚未有所識或當墮落為火所燒而今不頌即所謂或有不足從告喻諸子以下五行偈頌第二以畏語作思惟上中有三第一先以畏語作思惟第二如所思惟就教諸子第三諸子無知故以畏語不得求子今初四行偈頌上第一以畏語作思惟上云我當為說怖畏之事此舍已燒宜時疾出無令為火之所燒害而上直言我當為說怖畏之事此中列出種種惡鬼毒蟲即所謂以異文明同意從諸子無知以下一行偈頌第三諸子無知故不得以畏語求子上云父雖憐善言慰誘而諸子等戀着嬉戲不肯信受上有餘文不驚不畏了無出心亦復不知何者為舍云何為失但東西馳走視父而已而今不頌即所謂或有不足又略不頌第二如所思惟就教諸子上云如所思惟具告諸子汝等速出從是時長者以下七行半偈頌第四求子得譬上長行有四第一長者以三車作思惟第二長者善知諸子心中所樂第三正以三車得誘諸子第四諸子信受三車之誘今但頌第一第三第四略不頌第二善知諸子心中所樂上云父知諸子先心各有所好種種珍玩奇異之物情必樂着即所謂或有不足初三行偈頌第一以三車作思惟從告諸子等以下有三行偈頌第三正以三車得誘諸子從諸子聞說以下一行半偈頌第四諸子信受三車之誘頌第一以三車作思惟中三行偈即有二初二行半偈頌上云此舍已為大火所燒我及諸子若不時出必為所燒即便思惟設諸方便此二句頌上云我今當設方便令諸子等得勉斯害初一行不適頌上文今此舍宅無一可樂者頌上云此舍已為大火所燒而諸子等耽勉嬉戲不受我教將為火害者頌上我及諸子若不時出必為所燒即所謂以異文明同意從告諸子等以下頌第三正以三車得誘上長行有四第一讚歎三車第二示車所處第三勸取三車第四保與不虛今一行偈頌第一讚歎三車上云汝等所可玩好希有難得汝若不取後必有悔次三句羊車鹿車大牛之車今在門外者頌第二示車所在上云如是種種羊車鹿車牛車今在門外可以遊戲次三句汝等出來吾為汝等造作此車者頌第三勸取三車上云汝等於此火宅宜速出來次二句隨意所樂可以遊戲者頌第四保與不虛上云隨汝所欲皆當與汝從諸子聞說以下此一行半偈頌上以三車求子得中第四明諸子信受三車之誘諸子聞說如是諸車者頌上爾時諸子聞父所說珍玩之物適其願故從即時以下四句頌上云心各勇銳互相推排競其馳走諍出火宅而此四句但適頌競共馳走諍出火宅二句不頌心各勇銳互相推排二句也長者見子得出火宅住於四衢此三句頌第五明長者見子勉難上云是時長者見諸子等安穩得出皆於四衢道中露地而坐無復障礙從坐師子坐而自慶言以下四行一句偈頌第六明長者見子勉難故歡喜上云其心泰然嘆喜踴躍就中即有三第一而自慶言我今決樂此二句正頌上文而上以內心歡喜此以發言歡喜即所謂或有意同文異第二從此諸子等以下三行偈釋致喜所由第三從是故諸人我今決樂二句結歡喜此二重上長行所無但以義出之也從爾時諸子以下有三行偈頌第七明諸子索車譬上云父先所許玩好之具羊車鹿車牛車願時賜與爾時諸子知父安坐者明索車時也亦長行所無以義頌之從長者大富以下七行半偈頌第八等與大車譬上長行初有二第一直明長者以一大車等與諸子第二釋長者平賜之意今但頌第一直明等與大車不頌第二釋平賜所謂或有不足上第一直明平賜中有三第一直言平賜第二明車莊嚴相第三釋車能莊嚴今皆頌之初一行半偈頌第三釋能莊嚴上云是長者財富無量種種諸藏悉皆充溢從庄校嚴飾以下五行半偈頌第二明車莊嚴相上云其車高廣眾寶莊校周匝蘭樇四面縣鈴如是好車等賜諸子二句頌第一直明平賜上云各賜諸子等一大車從諸子是時以下一行半偈頌第九名諸子得車歡喜譬上云是時諸子各乘大車得未曾有非本所望從告舍利弗以下三十三行半偈頌合譬然上唯合七譬略不合第六見子勉難故歡喜譬第七索車譬第九得車歡喜譬雖合七譬併合第五見子勉難第八等與大車譬故文成六重今此頌中合前四譬與第十不虛妄譬凡五譬如上長行皆頌又上長行併合第五見子勉難譬第八等與大車譬而今但頌合第八等與大車譬略不頌合第五見子勉難譬又長行不合第九得車歡喜譬而今以義頌合故文成七重第一初六行偈頌合第一宅主譬第二而今此處多諸患難二句頌合第二見火起譬第三從唯我一人以下一行半偈頌合第三求子不得譬從是以方便以下有三行偈頌合第四求子得譬第五從舍利弗以下五行偈頌合第八等與大車譬第六從得如是乘以下三行偈義頌合第九得車歡喜譬第七從告舍利弗以下有十四行半偈頌合第十不虛妄譬上合第一宅主譬中有二第一別合宅主義第二兼合五義今皆頌之而上別合宅主義中有二第一合位體第二合嘆德今初一行頌第一合位體一切眾生皆是吾子者超頌兼合五義中頌五百人及三十子義從三界無安以下二行偈並頌合其家廣及火起二義但不頌合唯有一門義從如來已離以下二行偈退頌別合宅主義中第二合嘆德上合嘆德中有二第一合嘆內德第二合嘆外德今二行偈初一行偈頌合嘆內德後一行偈頌合嘆外德上合嘆內德中亦有二第一嘆斷德第二嘆智德如來已離三界火宅者頌合嘆斷德上云於諸怖畏衰惱憂患永盡無餘寂然閒居安處林野頌合嘆智德上云而悉成就無量智見具足方便波羅蜜閒謂中道林譬萬德言佛智優遊中道之理安處萬德之林也後一行偈頌合嘆外德上云大慈大悲常無懈惓恆求善事利益一切雖復上言求善令利此言悉是吾子即是一種無異何則既是吾子故求善令利若非己子那得如是即所謂意同文異而今此處多諸患難者頌合第二見火起譬上合中有二第一正合火起第二合生怖畏心今此二句但頌第一合正見火起上云見諸眾生為生老病死憂悲苦惱之所燒害略不頌第二合生怖畏心上云如是等種種諸苦眾生沒在其中歡喜遊戲亦不生厭不求解脫雖遭大苦不以為患本義云如來已離以下二行偈頌合第二見火起譬從而今此處以下二行偈頌合第三求子不得譬亦好隨欲可用從唯我一人以下一行半偈頌合第三求子不得譬上長行中有二第一合以己力富作思惟第二合以畏語作思惟今皆頌之唯我一人能為救護此二句頌第一合以己力富作思惟上云我為眾生之父應拔其苦難與無量無邊佛智慧樂令其遊戲從雖復教詔以下一行偈頌第二合以畏語作思惟而上中亦有二第一合正以畏語作思惟第二合諸子不受今但頌第二合諸子不受略不頌第一合以畏語作思惟上云若我但以神力及智慧舍於方便為諸眾生贊如來知見力無所畏者然上第二合諸子不受中有三第一直言不能以此得度第二釋不能第三結不能雖復教詔而不信受此二句頌上第一直言不能以此得度於諸欲染貪着深故此二句頌上第二釋不能上云此諸眾生未勉生老病死而為三界火宅所燒略不頌第三結不能上云何由能解佛之智慧即所謂或有不足從是以方便以下三行偈頌合第四求子得譬上長行中初有二第一先牒三種外譬第二正合求子得譬今但頌第二正合略不頌第一先牒三種外譬上第二正合中亦有三第一合以三車作思惟第二合以三車得誘第三合諸子信受今略不頌第一合以三車作思惟上云但以智慧方便於三界火宅拔濟眾生但頌第二合以三車得誘第三合諸子信受今三行偈即分為二初一行半偈頌第二合以三車得誘從是諸子等以下一行半偈頌第三合諸子信受上第二合以三車得誘中有四第一合示車所在第二合勸取三車第三合保與不虛第四合讚歎三車是以方便為說三乘此二句頌第一合示車所在上云為說三乘聲聞避支佛佛乘從令諸眾生知三界苦以下四句頌第二合勸取三車上中有三第一誡莫着五塵第二釋莫着第三正勸取令諸眾生知三界苦者頌第一莫着五塵上云汝等莫得樂住三界火宅勿貪粗弊色香味觸也開示演說出世間道者頌第三正合勤取三車上云汝等速出三界當得三乘聲聞避支佛佛乘略不頌第二釋莫着上云若貪着生愛則為所燒今但頌此二重略不頌第三合保不虛上云我今為汝保任此事終不虛也又略不頌第四合讚歎三車上云汝等當知此三乘法皆是聖所稱嘆自在無系無所依求即所謂或不足從是諸子等以下一行半偈頌合第三諸子信受三車之誘上云若有眾生內有智性從佛世尊聞法信受殷勤精進欲速出三界從舍利弗以下有五行偈頌合第八等與大車譬上長行中有二第一合釋平賜之意第二正合平賜今不頌第一合釋平賜之意上云我有無量無邊智慧力無畏等諸佛法藏是諸眾生皆是我子但頌第二正合平賜上中亦有二第一正合平賜第二合大車莊嚴相今皆頌之今初二行偈頌第一正合等賜從是乘微妙以下三行偈頌第二合大車莊嚴相又今二行初一行頌上云等與大乘不令有人獨得滅度皆以如來滅度而滅度之次一行亦頌上云是諸眾生脫三界者悉與如來禪定解脫等娛樂之具次三行偈頌第二合大車莊嚴相上云皆是一相一種聖稱嘆能生淨妙第一之樂是皆所謂或有相等從得如是乘以下有三行偈長行所無但以義頌合第九諸子得車歡喜譬就中即有二第一初二行偈正頌合得車歡喜譬第二從以是因緣以下一行結成一義從告舍利弗以下有十四行半偈頌合第十不虛妄譬上長行有二第一先牒三種外譬第二正合就中有三第一正合第二釋合第三結合今但頌第一正合略不頌第二釋合第三結合也今十四行半偈分為四重第一初二行偈會父子義第二從我雖先說以下一行半偈非昔勸今第三從若有菩薩以下二行偈引勝人信解證成不虛第四從若人少智以下九行偈更釋非昔勸今之意就第一會父子義中二行偈即分為二第一初一行偈正會父子義言既云父子父子之間豈可用虛然則不虛妄不言自明是即頌上言如來亦復如是無有虛妄所謂以異文會同意後一行證成父子言若非父子豈能如是累劫救濟第二非昔勸今言昔日只就免分段故云得滅度而今猶有變易故實不滅也此明非昔此即頌上初說三乘引道眾生今所應作唯佛智慧者勸今即頌上言然後但以大乘而度脫之從若有菩薩以下二行引勝人信解證成不虛可見從若人少智以下九行偈第四釋第二非昔勸今之意九行偈即分為二第一初八行半偈釋非昔第二最後二句釋勸今就第一釋非昔中八行半偈又分為二第一初六行偈先明昔須說四諦之意第二從是人於何以下二行半偈正釋非昔今六行初二行偈明苦諦次二行偈明集諦次一行偈明滅諦次一行偈明道諦第二正釋非昔可見言此四諦昔日是極皆是隨機方便為說故云非實可舍也我意不欲令至滅度者釋勸今言如來本意非欲終賜其少故云今所應作唯佛智慧也本義云初一行先出不虛之端不頌上文從汝等累劫以下一行偈明與重奪輕故不虛即頌上初說三乘只一句從我雖先說以下一行偈稱本意故不虛即頌上引道眾生只一句今所應作唯佛智慧二句與過望故不虛即頌上然後但以大乘而度脫之引證如前從若人少智以下廣上意初六行偈廣上與重奪輕故不虛從是人於何以下一行半偈廣上稱本意故不虛從佛說是人以下一行半偈廣上今所應作唯佛智慧明與過望故不虛次二句但隨文直釋不別稱名亦好隨欲可用但從若人少智以下六行廣上汝等累劫一行偈似少不當舉譬說開三顯一化中根人本有二第一真子請第二如來答答中又有二第一先呵第二正答正答中有三第一直許隨請為說第二廣舉譬喻開三顯一化中根人第三勸中根人信從同歸之理今從我為法王以下有六十六行偈第三勸中根人信從同歸之理就中初開為三第一初二行半偈先嘆所可信之法第二從若有聞者以下有八行偈嘆信人福重即勸自行第三從又舍利弗以下五十五行半偈明流通方法即是勸外化行就第一先嘆所可信之法亦有三第一初一行先出法主之體言既是世間尊人本義云此一行入頌合不虛譬其云結不虛妄第二次一行出所說之法言誠是利益世間尊法第三次二句誡莫輕言世間尊人所說尊法不宜以輕漫為說也法印者即謂上所說譬說法也就第二嘆信人福重中即有二第一初四行偈正嘆能信福重第二從斯法華經以下四行舉不信結嘆就第一正嘆中四行又分為三初一行直嘆第二從若有信受以下一行半偈嘆宿善第三從若人有能以下一行半偈嘆未來善言有宿善故今能生信今能生信故未來亦能遇聖阿鞞跋致者此言無退就第二舉不信結嘆中四行即自為四初一行明下愚迷惑次一行明聲聞非所及次一行明真子難信次一行明凡夫非己分然出此四不信者但欲舉其不信成嘆能信也從又舍利弗以下五十五行半偈第三明流通方法就中亦有二第一初三十六行半偈明無信不應為說第二從若有利根以下十九行偈明應為說有信就第一莫為說無信亦有三第一初二行直言莫為說無信第二從若人不信以下有三十二行半偈出謗經罪報第三從告舍利弗以下有二行結不應為說無信第一可見但就第二齣謗經罪報中亦有二第一初四行半偈略舉報相誡聽第二從其人命終以下二十八行正明報相第一亦可見但就第二正明報相中亦有三第一初十二行明三塗報即是正報第二從若得為人以下十行偈明人報即是余報第三從常處地獄以下雙結正餘二報皆可見從告舍利弗以下二行明莫說無信中第三結亦可見從若有利根以下十九行偈明流通方法中第二明有信應說就中亦有二第一十七行偈正明有信人應為說第二從告舍利弗以下有二行偈結有信應說然此中但勸行因不明慕果若例上法說化上根人應有勸慕果而此不明者既明勸行因即慕果不勸自去故不明也此中作重本義大異而今不記也

 

法華義疏第二終

 

法華義疏第三

 

信解品第四

此是譬說開三顯一化中根人中第二明中根人領解仍其得解立品目故言信解品就中初開為二第一經家敘中根人得解之相第二從而白佛言以下出其領解第一可見就第二領解中亦有二第一從初訖六十八行偈正領解第二從世尊我今得道得果以下有十八行半偈嘆佛恩深難報結成領解就第一正領解中亦有長行偈就長行中亦有二第一先出其今昔所懷第二從世尊我等今者以下正領上十譬及方便品中十種法說就第一先出其今昔所懷中即有二第一齣其昔日不求大之所以第二從我等今於佛前以下出其今日得大內心歡喜就第一齣其昔日不求大之所以中即有二第一直言有三妨故不求第二從世尊往昔以下別釋三妨三妨者一居僧之首故不求二年朽邁故不求三自謂已得故不求言昔日大品座席時我親為諸菩薩覆講大乘因果之理於時自知大乘之道實尊可求而不求者有此三妨故也一居僧首故不求者夫少乘之法執教定宗位有次第出入制時動靜須容今須菩提既為上坐若欲學大乘輕輕出入不用制者則諸餘新學聲聞廢其戒法日增造非二年朽邁故不求者雖居僧首年時若庄猶可應學而今年老無能可得且不宜並立年庄輕輕出入三自謂已得故不求者雖有二妨若都無得何敢不學而於時佛言汝等出三界已得涅槃有此三妨故不求也就第二別釋三妨中即有二第一從初訖得涅槃證釋第三自謂已得故不求第二從又今我等以下釋第二年朽邁故不求但不別釋第一居僧首故不求本義云無所堪任不復進求阿耨三菩提者此釋居僧首故不求說法既久者聞波若教來既久也我時在座者謂波若坐也從身體疲懈以下言勞神於少乘無相法中而不求菩薩大乘道也從我等今於佛前以下先出今昔所懷中第二齣今日得大內心嘆喜即可見不求自得者謂上三妨不求今即自得也本義云從此以前略領解從譬若有人以下廣領解而今不記從世尊我等以下長行中第二正領上十譬及方便品中十種法說更舉譬作領故就中亦開合有二然上火宅中本有十譬而今但領七譬不領第六見子勉難故歡喜譬第七諸子索車譬第十不虛妄譬所以爾者既領第五見子勉難即第六其父歡喜不領自去今第七諸子索車此是惑情且非今日之要今既能信開三顯一之義則此第十不虛妄譬無應復領所以此三譬略而不領也今雖領七譬倍一為八第一從譬若有人以下訖坦然決樂無復憂慮名為父子相失譬此即領上火宅十譬中第一宅主譬亦遠領方便品十種法說中第一開三顯一第二從爾時窮子備賃展轉以下訖我雖年朽猶故貪借名為父子相見譬此即領上火宅中第二名長者見火起譬亦遠領方便品中第二法說明如來見眾生為五濁所惛第三從即遣傍人以下訖往至貧里以求衣食名為呼子不得譬此即領上火宅中第三名長者求子不得譬亦遠領方便品中第三法說明如來以大乘不得化眾生第四從爾時長者將欲誘引其子以下訖然其所止猶在本處名為呼子得譬此即領上火宅中第四名長者求子得譬亦遠領方便品中第四法說明如來以少乘化眾生得第五從世尊爾時長者以下訖下劣之心亦未能舍名為付財物譬而此譬不領今日上意遠領昔日大品座席意第六從復侄少時以下訖自鄙先心名為見子長大譬此即領上火宅中第五名長者見子勉難譬亦遠領方便品中第五法說明如來見三乘人大乘機發第七從臨欲終時以下訖先所出內是子所知名為付家業譬此即領上火宅中第八等與大車譬亦遠領方便品中第八法說明如來正說法華第八從是時窮子以下訖今此寶藏自然而至名為窮子得家業故歡喜譬此即領上火宅中第九名諸子得車歡喜譬亦遠領方便品中第九法說明三乘受大乘修行今第一父子相失譬就中有四第一名子背父而去以譬眾生昔二萬億佛時曾廩大乘化而後失大乘流行第二從其父先來以下名父覓子不得以譬如來從眾生失解以來恆覓應機而不得第三從時貧窮子以下名子還近父以譬眾生雖失大乘解猶有感佛出世之機第四從父每念子以下名父失子憂念轉深以譬如來見眾生雖有感佛出世之機猶為五濁所惛起慈彌深譬若有人者三乘人自譬己身年既幼稚者譬失解不久舍父逃逝者譬背佛流行六道失解後理中蜜有背佛之義故云逃問曰眾生失大乘解如來在世而失就化他方故失耶答曰如來在時眾生念法心未薄但就化他方之後而失也即問然則應言但父舍子而逃子不背父也答曰舍父者但譬其失解後不復向佛是非正譬失其大乘解也然若論如來就化他方正由眾生盡感佛在世之機非如來故欲先舍此而去然則子先背父猶不離也又問如來明達眾生後必失其大乘解何勞用大乘為化答曰夫聖人說法非但當時即利遠取後益也何者今言失者但廣起煩惱以覆本解故云失非謂永絕所以後發大機時力其本解為化甚利然則遠取後益明矣或云年既幼稚者譬大乘解弱唯由年少無知故舍父逃逝若年長大有智云何舍父故知是譬解弱父則可去但於義難通若以幼稚譬解弱者下言年既長大亦應譬解強大如言幼稚無知故舍父者亦應年既長大時不可舍父而猶馳騁四方故知幼稚非譬解弱久住他國者大乘教譬己國人天教為他國言失解之後久在人天教中修行也或十二十至五十歲者明其住他國年數也譬失解之後逕流五道也然失解或有但逕人道仍更值佛得其本解者或先逕畜生後生人道仍更值佛得其本解者故言或十二十或有備逕五道然後值佛得其本解者故云至五十歲未必盡行五道故云或也經云五戒得人身十善得天身若爾既云久在五戒十善教中何復一生畜生故云二十答曰此就宿業為論故然何者雖在五戒十善之中若其宿業應先受畜生者必一生畜生然後得人故云或二十也年既長大加復窮困者年長譬失解久言年少時以少衣食足給而長時非以少物可堪故云加復窮困內合眾生失解既久則非微善願力可資也馳騁四方以求衣食者言各隨其業徑流四生求覓道理也漸漸遊行遇向本國者言雖復久住他國理非永背己國也譬眾生雖復失解久在五戒十善教中理非永失其本大乘解也而向本國非即故云漸漸從其父先來以下第二名父覓子不得內合如來從眾生失解以來恆覓化機不得就中亦有二第一直言求子不得內合直明覓化機不得第二從中止一城以下明雖有失子之憂猶不廢其家業大事內合如來雖一方眾生不得應機而不廢其教化常事中止一城者一城譬一大乘教教譬城義即如恆釋言如來恆在一大乘教中也從其家大富以下皆譬佛果備有眾德臣譬八地以上佐譬七地以下吏譬緣覺民譬聲聞像譬大乘法馬牛羊譬三乘法從佛宣如出化功歸己如入施化非一方故云乃遍他國商估賈客亦甚眾多者商估背賤求貴譬從佛教化諸菩薩也從時貧窮子以下第三名子還近父內合眾生遠有感佛出世說法之機就中即有二第一時貧窮子游諸聚落逕歷國邑者明子近父之由言遊行不已故得近其父內合眾生逕行五戒十善不已故有感佛出世說法之機遂倒其父所止之城者第二正明近父內合正有感佛出世之機然是非正感一教但泛明有如是感教之機也從父每念子以下第四名父失子憂念轉深內合如來見眾生失大乘解廣起煩惱起慈彌深就中亦有二第一從初訖每憶其子直言失子憂念內合如來憂念眾生失大乘解亦可直言失大乘眾生憂念第二從復作是念以下假設明得子無憂內合亦假設得大機無憂父每念子與子離別五十餘歲者譬失大乘解洷流五道也然上直言五十歲此並阿修羅為六道故云余或云無別阿修羅道只是鬼神道中最勝者離出詺阿修羅既被出故言余若實別有阿羅道則應言六十歲不言五十餘也一云不然別有阿修羅道何則善有三品下品感阿修羅但其多諂曲求道甚難故貶之令在鬼神道中非無別阿修羅道也而未曾向人說如此事者言一應以來未向聲聞辟支等說眾生失其本大乘解事也但自思惟者言但佛獨思也心懷悔恨者悔在於父恨在於子何則悔不堅賞恨不顧生內合亦然悔在如來不堅用大乘為化恨在眾生都不尋其本大乘解自念老朽者譬廢大乘教來久也多有財物金銀珍寶倉庫盈溢者譬大乘教所明佛果眾德無有子息者言無堪受大乘眾生一旦終沒財物散失無所委付者言由無大機若就化他方則大乘道無利於此眾生是以殷勤每憶其子者言每憶眾生無大機從復作是念以下第二假設明得子無憂我若得子委付財物坦然決樂無復憂慮者言若得眾生大機為說大乘即稱如來本意者無復憂慮也所以知此譬必領上火宅第一宅主譬亦領方便品第一法說開三顯一者此言父即同上火宅長者亦同方便品今我亦如是又此言其家大富財寶無量多有僮僕臣佐吏民即同上火宅財富無量多有田宅及諸僮僕亦同方便品安穩眾生故以種種法門宣示於佛道但其間亦有少少不從而其大致不乖也從爾時窮子以下第二名為父子相見譬此譬領上火宅中第二明長者見火起譬亦遠領方便品第二明如來見眾生為五濁所惛就中亦有二第一從初訖疾走而去先明子見父內合眾生以人天少機感佛第二從時富長者以下明父見子內合如來見眾生有人天少機然上但言長者見子不言諸子見長者內合但明以智照機不明以機感聖但此以義倍明就第一子見父開為二第一從初訖威德特尊正明見父內合眾生正以人天少機感佛第二從窮子見父以下明見父生畏避心內合眾生少機欲避大乘佛傭賃展轉遇到父舍住立門側者修行五戒十善不止之力今以人天少機得感如來若以大乘機感如立門中而今以人天少機感故云立門側遙見其父居師子床者以言遠機感居十力無畏坐佛也寶機承足者權實二智為兩足二諦境為寶機言如來常以權實二智照二諦境如寶機承足諸波羅門譬八地以上剎利譬七地以下居士譬內凡夫然此中佛應是一果佛若爾則是法身法身之地內凡夫那得共在者只就一果應身為明故然不就真身也以真珠瓔珞賈直千萬莊嚴其身者言諸菩薩以萬行功德智慧以修己身吏民譬避支僮僕譬聲聞白拂譬無相解言二乘人以無相解拂煩惱塵然是則二乘人自拂何關拂佛解言二乘人能自拂正由佛教故義關拂佛淨名言眾生病故我病眾生病喻我病亦喻是其義也亦可佛無可拂故但自為執非為拂佛如諸菩薩以真珠瓔珞自莊嚴也覆以寶帳者譬佛慈悲兩德覆六道四生垂諸花幡者花幡是能化人目譬四攝能化眾生香水灑地者言以禪定水灑淨戒地淹煩惱塵散眾名花者譬七淨羅列寶物者譬佛果諸功德教從佛出故言出化功歸佛故言內前人受教為取佛授記為與有如是等種種嚴飾威德特尊者言萬德備有也從窮子見父以下第二明見父生畏避心窮子見父有大勢力者譬佛有大乘教力即懷恐怖者大乘教非其人天少機分也悔來至此者悔以少機感大乘佛竊作是念此或為王或是王等者言是說一乘佛或是說三乘佛非發言但理中為論故云竊非我庸力得物之處者言雖復說一乘佛說三乘佛非我人天少機相宜也不如往至貧里肆力有地衣食易得者五戒十善為貧里衣食譬人天果言不如更就五戒十善教中修行易感人天果也若久住此或見逼迫強使我作者若以人天少機久就說大乘佛或用大乘教逼我少機強使修行也作是念已疾走而去者言就其人天少教也從時富長者以下第二明父見子內合如來見眾生有人天少機就中亦有二第一正明見子以對上正明子見父第二從即作是念以下明父見子開暢念以對上子見父生畏避心子見父生畏避父見子生歡喜者明矣時富長者於師子坐見子便識者即知是我所失子內合如來在法身之地見人天少機眾生即知是我昔二萬億佛處以大乘為化者也心大歡喜者或更如本得為子故生喜內合亦爾或更發其本大乘解故生喜從即作是念以下第二明父見子開暢念內合如來見眾生善根不斷始發可化之機即開暢念我財物庫藏今有所付者言今既發可化之機後必更發大機故言我大乘教有所付也我常思念此子無由見之者言從眾生失大乘解以來恆思欲以大乘為化而機未故無由得化也而忽自來甚適我願者言今始發可化之機即稱如來本意故云甚適我願我雖年朽猶故貪惜者言雖復廢大乘教來久而眾生既發可化之機故猶欲以大乘為化故云貪惜惜者謂不可輕也然此中所明非言已發大機但言因此可化之機後必發大機之謂也然所以知此譬領上火宅中第二明長者見火起譬亦遠領方便品中第二明如來見眾生為五濁所惛者但其文雖有廣狹之殊而其大意即同何者此言門側之子即同上火宅被燒三十子亦同方便品見六道眾生又此言見子歡喜之父即同上火宅見火起生驚怖長者亦同方便品能見五濁如來所以知領上火宅第二見火起也問曰此子但在門側不為火燒上子在於宅內亦得被燒然則子義雖同燒與不燒既殊那得相即解言上子雖復被燒豈無人天少機此子雖有人天少機豈不被燒是乃上中但明為五濁所惛之義不明有人天少機此中亦但明有人天少機之義不明為五濁所惛故然然此亦聖人隨其處處所宜互舉而出也又問上子但受火苦而不見其父此子得見其父不為火苦見父與不見既殊者亦子義雖同那得相即解言上子但受火苦而不見其父者直明眾生為五濁所惛之義不明以人天少機感佛故然此子見父而不為火苦者但明以人天少機感佛之義不明為五濁所惛故然然是亦互舉出之又問上父見子而驚此父見子生喜然則父義雖同驚喜相違那得相即解言夫眾生機有二一戒莫惡機二勸修善機上就見戒莫惡機為明故驚而不喜此就見勸善機為明故喜而不驚此亦互舉為顯若通為論即此三義共在一體所以知此譬領上火宅中第二見火起譬也從即遣傍人以下第三名喚子不得譬即領上火宅中第三長者求子不得譬亦遠領方便品第三明以大乘化眾生不得然上火宅第三求子不得譬有二意第一明長者將欲求子先以己身所得力富作思惟而諸子無知故力富非其時內合先以如來所得實智作擬宜而眾生無大機故實智非其時第二以畏語作思惟而諸子猶無知故不得以畏語求子內合以大乘教作擬宜而眾生猶無大機故不得以大乘為化今皆領之但開文倍一為三第一從初訖何為見捉名為一喚不來即領上火宅中第一先以己所得力富作思惟而諸子無知故力富非其時亦遠領方便品中第一先以如來所得實智作擬宜而眾生無大機故實智非其時第二從使者執之猶急以下名為再喚不來即領上火宅第二以畏語作思惟而諸子猶無知故不得以畏語求子亦遠領方便品第二以大乘教作擬宜而眾生無大機故不得以大乘為化第三從父遙見之以下難喚故放內合二擬宜皆息即遣傍人急追將還者傍人譬實智法身當正體故智為傍人此即領上云我身手有力當以衣裓若以機案從捨出之亦遠領方便品我所得智慧微最第一爾時使者疾走往捉者譬以智就機窮子驚愕稱怨大喚我不相犯何為見捉者譬無大機言有大機可以實智作擬宜而今無大機云何以實智作擬宜此即領上云諸子幼稚未有所識戀着戲處或當墮落為火所燒亦遠領方便品云眾生諸根鈍如斯之等類云何而可度從使者執之以下第二名再喚不來領上第二以畏語作思惟亦遠領方便品以大乘教作擬宜使者執之喻急強牽將還者譬以大乘教作擬宜若論就機比智教親故云執之喻急此即領上云我當為說怖畏之事是舍已燒無令為火之所燒害亦遠領方便品云我即自思惟若但贊佛乘從於時窮子以下亦明無大機自念無罪而被囚執者言自無大機而以大乘得為作擬宜也此必定死者若違機猶用大乘為化即生邪見故云定死轉更惶怖悶絕闢地也此即領上云父雖憐愍善言慰誘而諸子等樂着嬉戲不肯信受亦遠領方便品云眾生沒在苦不能信此法從父遙見之以下喚子不得中第三名父放子內合智教二家擬宜皆息就中開為二第一先明父放子內合智擬宜息第二從使者語之以下名使者放子內合大乘教擬宜息在法身地而見故云遙而語使言不須此人勿強將來者言非可以實智擬宜也以冷水灑面令得醒悟者權智譬冷水少乘機譬面言宜以權智擬宜稱會其少機莫復與語者復不可以實智作擬宜也所以者何父知諸子志意下劣者言唯有少機也自知豪貴為子所難者言實智非少機分審知是子而以方便不語他人云是我子者即如上云不道是我昔二萬億佛處以大乘為化者也從使者語之以下第二明使者放子內合大乘教擬宜息我今放汝隨意所趣者不復以大乘教作擬宜隨欲可受也窮子歡喜得未曾有從地而起往至貧浬以求衣食者還其人天教也本義即如上釋火宅譬從初訖何為見捉明以大乘勸教作擬宜從使者執之喻急以下訖悶絕闢地以大乘戒教作擬宜從父遙見之以下兩家息化從爾時長者以下第四名喚子得譬即領上第四明長者求子得譬亦遠領方便品第四明以三乘化眾生得上第四明長者求子得中初開為四第一明長者以三車作思惟第二明長者善知諸子心中所樂第三明正以三車得誘諸子第四明諸子信從三車之誘今皆領故亦開為四第一從初訖我等二人亦共汝作名父先與二使人思量喚子之事內合如來先以二乘教作擬宜此即領上第一以三車作思惟亦遠領方便品先以少乘作擬宜第二從時二使人以下訖其父見子愍而怪之名為正得喚子內合如來正得三乘機領上第二善知諸子心中所樂此不正領方便品第三從又以他日以下訖即時長者名之為兒名為教作內合正以三乘得化即領上第三正以三車得誘亦遠領方便品正以三乘得化第四從爾時窮子以下訖然其所止猶在本處名為子稱父意內合三乘眾生信受三乘教即領上第四明諸子信從三車之誘亦遠領方便品三乘人受三乘教修行就第一先與二使共量中亦有二第一從初訖無威德者直遣二使內合直以二乘教作擬宜第二從汝可詣彼以下明教二使與子相言方法內合以二乘教中所說作擬宜將欲誘引其子而設方便蜜遣二人者二人譬二乘教內合如來將欲化眾生以二乘作擬宜長者不自喚傳遣二人故云方便內合亦然不用一乘教先以二乘教作擬宜是方便也此即領上云我今當設方便令諸子等得勉斯害亦遠領方便品云尋念過去佛所行方便力我今所得道亦應說三乘在法身地始擬宜故云蜜形色憔悴無威德者者言二乘教不明聲聞辟支弗有三十二相也然向者言三乘皆是方便今此何故但言二乘者今此止道二乘領解故仍道二乘也亦可既云是三改言是一故云皆三方便然論其取捨唯二可棄所以此中但舉二也從汝可詣彼以下第二名教與子相言方法內合以二乘教中所說作擬宜汝可詣彼徐語窮子此有作處倍與汝值者彼謂機子謂三乘人言此二教中有四諦十二因緣義可修勝汝五戒十善也窮子若許將來使作者若二乘人機可順即應令修也若言欲何所作便可語之雇汝除糞者言治道斷九十八使煩惱也我等二人亦共汝作者言此二乘教有為眾生詮理作修道外緣即是共作義從時二使人以下此譬中第二正得喚子內合如來正得眾生有二乘機即領上第二明長者善知諸子心中所樂上云父知諸子先心各有所好種種珍玩奇異之物情必樂着就中亦有二第一明父得喚子內合如來得可以二乘化機第二從爾時窮子以下明子受喚內合眾生機稱二乘教時二使人即求窮子者言擬宜已畢即以二乘教正照物機也既已得之具陳上事者言得應聞二乘教機也上事即教中所說事就第二子受喚中亦有二第一正明子受喚內合正明物機稱教第二其父見子愍而怪之此二句明父愛愍子心怯內合如來愛眾生唯有應聞二乘機先取其賈尋與除糞者但言二乘人機有可治道斷惑之利不譬正修行也釋悔即如上釋本義此中分重少少有異而今不記從又以他日以下此譬中第三名為教作內合正以三乘化眾生得即領上第三長者正以三車得誘諸子亦遠領方便品正以少乘得化上云思惟是事已即就波羅捺諸法寂滅相不可以言宣以方便力故為五比丘說本義從此下別為一種教作譬所以窮子領解凡作九譬然猶云第四喚子得譬與此第五教作譬皆共領上第四求子得譬所以今合為第四喚子得譬也就中亦有二第一從初訖狀有所畏名為教作緣由言將欲教作故舍其貴服更着穢服內合如來亦欲為說三乘故舍萬德莊嚴一果真身更受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慶身也而此文不適領上事但以義領第二從語諸作人以下正明教作內合正為說三乘他日謂見機之次窗牖譬方便智言見機之後以方便智見眾生有三乘機若以實智見一乘機如戶中見羸癁憔悴者譬三乘無可大善自資也糞土塵坌污穢不淨者譬備有九十八使煩惱瓔珞譬種智細濡上服譬功德嚴飾之具譬眾德更着粗弊垢膩之衣塵土坌身者言示凡夫太子身現同九十八使所以言更者長者昔日服穢作家事而後着貴居坐而今將欲教諸子作家事故更着其穢故云更內合如來既棄凡夫色身已登萬德法身而今將欲化物更示凡夫形故云更右手執持除糞之器者執之言修亦示同方修智慧斷煩惱如來生死已離而亦示同方厭生死故云狀有所畏從語諸作人以下第二正明教作內合正為說三乘正頌上第三明長者正以三車得誘諸子亦遠領方便品正以三乘得化然上第三正用三車得誘中有四第一讚歎三車第二示車所在第三勸取三車第四保與不虛今但略第二示車所處餘三皆領雖但領三開文亦有四第一從初訖得近其子名為勸勤內合勸取三果即領上第三勸取三車第二從後復告言以下名為許與好物不虛內合許與三果不虛領上第四保與不虛第三從諸有所須以下讚歎須具內合讚歎三果領上第一讚歎三車第四從好自安意以下名為安慰作人內合安慰三乘人此重不領上事但以義領但不領第二示車所處云如是種種羊車鹿車牛車今在門外可以遊戲汝等勤作勿得懈息者言勤修無漏證彼三果也即領上云汝等於是火宅宜速出來第二許與不虛汝常此作勿復余去者言但當勤修無漏勿復就汝五戒十善也當加汝賈者言二乘果勝汝人天果也即領上云隨汝所欲皆當與汝第三嘆須具瓮器譬戒米譬智慧面譬禪定鹽酢譬無常苦空無我觀行智言二乘果中備有如是種種之美也莫自疑難者言實有非虛亦有老弊使人須者相給者譬羅漢有六通但不及如來故云老弊即領上云汝等所可珍玩之具希有難得今若不取後必有悔第四安慰作人就中即有三第一直慰第二釋第三從汝常作時以下教第一直慰可見第二釋慰標疑云所以我如汝父者何我年老大而汝少庄者即言我老汝庄故云如父內合如來教化來久汝等皆是受我化者也第三教汝常作時無復欺怠嗔恨怨言都不見汝有此諸惡如余作者內合汝等三乘人從今至今日法花以還其修行時常應自言我等若都不感如來者見惡如餘外道也本義云如新學輕毛菩薩自今以後如所生子者言應謂我等從佛化生故如佛所生子即時長者名之為兒者佛亦即稱是我真弟子也直就外譬應言我長者但直言長者長者自言如傍人言也從爾時窮子以下此譬中大段第四名作人稱長者意內合三乘人受三乘修行領上第四諸子信受三車之誘然上中有四句一句心各勇踴言得外凡夫善二句互相推排言得內凡夫善三句競共馳走言入無相治道斷結四句諍出火宅言出三界證無餘果今皆領之雖欣此遇猶故自謂客作賤人者領上心各勇踴生外凡夫善由是之故於二十年中常令除糞者領上互相推排生內凡夫善心相體信者領上競共馳走觀無相治道斷結出入無難者領上諍出火宅出三界證無餘果二十年譬四諦十二因緣本義云譬二諦亦云譬二乘教然其所止猶在本處者言猶未發大機也本義云從語諸作人以下訖得近其子即如言領上第三勸取三車云汝等於是火宅宜速出來從後復告言以下訖當加汝賈領上第二示車所處云如是種種羊車鹿車牛車今在門外可以遊戲從諸有所須以下訖須者相給亦如言頌上讚歎三車云汝等所可珍玩之具希有難得今若不取後必有悔從好自安意以下訖而汝少庄領上第四保與不虛云隨汝所欲皆當與汝從汝常作時以下教作譬中第三作人稱長者意從初訖如余作人領上心各勇銳從自今已後以下領上互相推排從爾時窮子以下領上競共馳走從過是已後以下領上諍出火宅出入無難者其無為果無異如來然有為功德智慧不及故云猶在本處從世尊爾時長者以下第五名為付財物譬然此譬不領今日上譬遠領昔日大品座席時事言昔日如來說波若即命須菩提為諸菩薩覆講推尋此意欲令知汝等聲聞皆亦作菩薩而於時須菩提猶不達此意至今方覺所以亦領於時如來所指深意也就中初開為二第一從初訖無令漏失明父付財於子內合如來命須菩提覆講第二從爾時窮子以下明子受父敕內合須菩提承旨覆講長者有疾自知將死不久者明其付財物時言有疾將死故付其子內合亦然初教化功將廢故使須菩提復講初教化功將廢如有疾將死窮子須菩提自譬己身眾寶譬波若中所明菩薩種種尊行其中多少所應取與汝悉知之者廣說為多略說為少自分為取授人為與言教中所說若廣若略汝悉應知我心如是當體此意者誡莫違也今我與汝便為不異者應所說不異也宜加用心無令漏失者亦誡莫失我所說也從爾時窮子以下第二明子受父敕內合須菩提承旨覆講而無悕取一餐之意者譬都不謂己分然其所止故在本處者言猶在其二乘機中也下劣之心亦未能舍者言猶不舍其求少之心也從復徑少時以下第六名為見子志至大譬領上第五明長者見子勉難譬上云是時長者見諸子等安穩得出皆於四衢道中露地而坐無復障礙亦遠領方便品第五明如來見眾生髮大乘機上云我見佛子等志求佛道者無量千萬億復侄少時者傳教之後去今日法華不久故言少時也父知子意漸已通泰者譬于波若維摩修行漸漸益解無五濁弊也成就大志者言發大機自鄙先心者鄙其昔日不求大之心從臨欲終時以下第七名為付家業譬領上第八等與大車譬亦遠領方便品第八正說今日法華上云正直舍方便但說無上道上第八等與大車中初開為二第一直明等與大車上云爾時長者各賜諸子等一大車第二釋平賜之意今但領第一平賜略不領第二釋就中有三第一集為證眾第二從即自宣言以下會父子義第三從今吾所有以下正付內合可推臨欲終時者譬廢維摩化功也親譬分身諸佛國王譬多寶佛大臣譬十地剎利譬九地以還居士譬七地以還第二會父子義此是我子者是我以大乘所化者也我之所生者從我化生也某城譬二萬億佛時大乘教舍吾逃走者譬失解背佛流行跉跰辛苦五十餘年即如上釋其本字某我名某甲者會名昔在某城懷憂推覓者言失大乘解以來恆覓大乘機也此實我子我實其父者亦如上可推從今吾所有以下第三正付內合正為說法華從此下正領上等與大車前二重但以義領非過領上事今吾所有一切財物皆是子有者言皆為子分也內合記三乘人皆如我作佛此明顯一先所出內是子所知者言知是方便也此明開三從是時窮子以下第八名為窮子得家業故歡喜譬領上第九明諸子得車歡喜譬上云是時諸子各乘大車得未曾有非本所望亦遠領方便品第九三乘人受大乘修行上云菩薩聞是法疑網皆已除千二百羅漢悉亦當作佛釋文自可見從世尊大富長者以下第二合上開譬本有八譬今皆合之而併合第六見子至大譬第七付家業譬故開文為七第一初二句合第一父子相失譬第二如來常說我等為子此一句合第二父子相見譬第三從我等以三苦故以下訖樂着少法合第三喚子不得譬第四從今日世尊以下訖無有志求合第四喚子得譬第五從我等又因以下訖不知真是佛子合第五付財物譬第六從今我等方知以下訖然佛實以大乘教化併合第六見子至大譬第七付家業譬第七從今法王以下竟長行合第八得家業故歡喜譬上第一父子相失譬中有四重第一子背父而去第二父覓子不得第三子還近父第四父失子憂念轉深而今但總合不別也今二句初一句大富長者即是如來者總合第二父覓子不得與第四父失子憂念轉深言如來從眾生失大乘以來恆覓大機而不得又見失大乘解即為五濁所惛起慈彌深即如上長者覓子不得憂念轉深也我等皆是佛子者亦總合第一子背父而去第三子還近父言眾生失大乘解侄離五道而背佛理非永絕猶有感佛出世之機即如上子理非永背其父遊行不已遂到其父所止之城如來常說我等為子此一句合上第二父子相見譬上開譬中有二第一子見父第二父見子今但合第二父見子略不合第一子見父上云爾時窮子牖賃展轉遂到父舍住立門側今合第二言如來說此等是我昔二萬億佛所所化者也即如長者於師子坐見子便識是我所失子也從世尊我等以下合第三喚子不得譬上開譬中有三第一一喚不來第二二喚不來第三難喚故放今但合二重喚不來略不合第三難喚故放我等以三苦故者三苦者即是三界苦非道苦苦壞苦行苦於生死中受諸熱惱者諸熱惱謂五濁八苦迷惑無知樂着少法者言唯有少機而無大機也是即如上窮子驚愕稱怨大喚我不相犯何為見捉又言自念無罪而被囚執此必定死轉更惶怖悶絕躄地略不合第三難喚故放上云不須此人勿強將來又言我今放汝隨意所趣從今日世尊以下合第四喚子得譬上開譬中有四第一父先與二使人思量喚子方法第二正得喚子第三教作第四作人稱長者意今皆合之從初訖戲論之糞合第一先與二使思量從我等於中以下合第二正得喚從然世尊以下合第三教作從我等從佛以下合第四作人稱長者意今合第一而上第一與使思量中有二第一直遣二使第二教二使與子相言方法今但合第二不合第一今日世尊令我等思惟蠲除諸法戲論之糞者戲論之糞謂九十八使煩惱言如來為我等如是作擬宜也即如上長者教二使言窮子若許將來使作若言欲何所作便可語之雇汝除糞從我等於中以下合第二正得喚子而上中有二第一直明父得喚子第二子受喚今皆合之先合第一父得喚於中者於三教中也言如來見我等有於三教中勤加精進得至涅槃一日之賈機也即如上長者二使即求窮子既已得之具陳上事也從既得此已以下合第二子受喚我等於三教中修行自以為足即如窮子先取其賈尋與除糞也而上第二子受喚中有二第一直明子受喚今已合第二父見子心怯生愛念心內合如來見眾生唯有少機起慈悲心而今略不合上云其父見之愍而怪之從然世尊以下合第三教作上中有二第一教作緣由第二正明教作今皆合之從初訖寶藏之分合第一教作緣由從世尊以方便力以下合第二正明教作而上教作緣由中有三意一明見子身羸二明舍貴服三明着賤服然世尊先知我等心着蔽欲樂於少法者言佛知眾生唯有少機也即如上長者於窗牖中遙見子身羸癁燋焠糞土塵坌污穢不淨也便見縱舍不為分別汝等有如來知見寶藏之分者言不用大乘為化也即如長者即脫瓔珞細濡上服嚴飾之具也略不合著賤服云更着粗弊垢膩之衣塵土坌身右手執持除糞之器狀有所畏世尊以方便力說如來智慧者合第二正明教作上中有四第一勸勤作上云汝等勤作勿得懈息第二許與不虛上云咄男子汝常此作勿復余去當加汝賈第三嘆須具上云諸有所須瓮器米麵鹽酢之屬勿有疑難第四安慰作人上云好自安意我如汝父勿復有慮而今總合不別也從我等從佛以下合第四作人稱長者意上中有四第一領上心各勇踴上云雖欣此遇猶故自謂客作賤人而今不合第二領上互相推排上云由是之故於二十年中常令除糞而亦不合第三領上競共馳走上云心相體信亦不合第四領上諍出火宅上云出入無難今但合此也我等從佛得涅槃一日之賈以為大得者涅槃謂羅漢果羅漢功德智慧非是遠求佛果故云一日之賈言羅漢得少分功德智慧以為大得即合上出入無難於此大乘無有志求者言不求佛果一切功德智慧也即如上作人雖復出入無難然其所止猶在本處從我等又因以下合第五付財物譬上開中有二第一明父付財物於子第二子受父敕今略不合第一父付但合第二子受父敕就中有二第一正合第二釋上意我等又因如來智慧為諸菩薩開示演說者言昔日大品座席時受佛敕旨為諸菩薩復講大乘即如窮子受父敕旨領知眾寶而自於此無有志願者言於時猶不達如來所指深旨都無求大之意即如窮子雖蒙父敕領知眾物而無悕取一[*]之意第二釋所以無志願者何言如來欲令我等得故使我復講而不知我等亦是佛子故不求也亦可所以使我等復講者何本義云而我等不知真是佛子者合第七見子至大譬而今不須從今我等以下併合第六見子至大譬第七付家業譬既云為說法華即大機發自去故併合也上第七付家業中有三第一集為證眾第二會父子義第三正付今不合前二重但合第三正付今此中亦有三第一正合上事第二以義釋合第三從是故以下亦以義結合我等方知世尊於佛智慧無所吝惜者言為說法華也即如上長者今吾所有一切財物皆是子有先所出內是子所知也我等方知者亦可發大機故云併合第六見子至大譬第二釋標疑云所以知無吝惜者何昔日不為說但由我等樂少不求大若樂大即為說故知無吝惜從而昔以下引昔證釋從是故以下第三以義結合是故者言佛意本來在大故也從今法王以下合第八得家業故歡喜譬上云我本無心有所悕求今此寶藏自然而至本義云從是故以下合第八得家業故歡喜亦好隨欲可用從爾時摩訶迦葉以下第二偈頌上長行中初開為二第一敘其今昔所懷第二正領上十譬今六十八行偈即為二第一初二行偈頌第一敘其今昔所懷第二從譬如童子以下六十六行偈頌第二正領十譬上第一敘其今昔所懷中有二第一敘其昔日不求大之所以第二敘其今日得大生喜今略不頌第一敘其昔日不求大之所以但頌第二敘其今日得大歡喜可見上第二正領十譬中有開合今初四十一行偈頌開譬從佛亦如是以下二十五行偈頌合譬上開譬中有八譬今皆頌之從初訖到父住城有十三行偈頌第一父子相失譬從傭賃展轉以下七行半偈頌第二父子相見譬從即敕使者以下三行偈頌第三喚子不得譬從即以方便以下八行半偈頌第四喚子得譬從示其金銀以下有二行偈頌第五付財物譬從父知子心漸已廣大二句頌第六見子至大譬從欲與財物以下四行半偈頌第七付家業譬從子念昔貧以下二行偈頌第八得家業故歡喜上第一父子相失譬中有四第一子背父第二父覓子不得第三子還近父第四父失子憂念轉深今皆頌之而不次第今初一行半偈頌第一子背父上云譬若有人年既幼稚舍父逃游久住他國或十二十至五十歲從其父憂念以下六行半偈頌第二父覓子不得上云其父先來求子不得中止一城從豪富如是以下二行半偈頌第四父失子憂念轉深上云父每念子與子離別五十餘年從爾時窮子以下二行半偈頌第三子還近父上云時貧窮子游諸聚落逕歷國邑遂倒其父所止之城從邑至邑者從五戒得五戒報從國至國者從十善得十善報或有所得者未來報或無所得者報非即得善法恆不足故云飢餓羸瘦非唯乏善亦備九十八使故云體生創癬從傭賃展轉以下七行半偈頌第二父子相見譬上中有二第一子見父第二父見子今皆頌之初六行半偈頌第一子見父從長者是時以下一行偈頌第二父見子上第一子見父中有二第一正見第二生畏避心亦皆頌之初三行偈頌第一正見上云爾時窮子傭賃展轉遇到父舍住立門側遙見其父踞師子床從窮子見父以下三行半偈頌第二生畏避心上云窮子見父有大勢力悔來至此或是為王或是王等從長者是時以下一行偈頌第二父見子上中亦有二第一正見第二開暢念今但頌第一正見上云時富長者於師子座見子便識心大歡喜略不頌第二開暢念上云我財物藏庫今有所附從即敕使者以下頌第三喚子不得譬上中有三第一一喚不來第二二喚不來第三難喚故放今初三句頌第一一喚不來上云即遣傍人急追將還窮子驚愕稱怨大喚我不相犯何為見捉從迷悶躄地以下一行一句頌第二二喚不來上云自念無罪而被囚執此必定死轉更惶怖悶絕躄地從長者知子以下頌第三難喚故放上云不須此人勿強將來我今放汝隨意所趣從即以方便以下頌第四喚子得譬上長行中初有四第一先與二使思量喚子方法第二正得喚子第三教作第四作人稱長者意今皆頌之初二行偈頌第一思量窮子聞之以下一行偈頌第二正得喚從長者於牖以下四行半偈頌第三教作從長者有智以下一行偈頌第四子稱父意上第一思量中有二第一直遣二人第二教與子相言方法亦皆頌之初一行偈頌第一直遣上云蜜遣二人形色憔悴無威德者後一行頌第二教方法上云汝可詣彼徐語窮子雇汝除冀窮子聞之以下頌第二正得喚上中有二第一得喚第二子受喚今但頌第二子受喚上云爾時窮子先取其賈尋與除糞略不頌第一正得喚上云時二使人即求窮子既已得之具陳上事從長者於牖以下四行半偈頌第三教作上中有二第一教作緣由第二正明教作今皆頌之初二行偈頌第一緣由從方便附近以下二行半偈頌第二正明教作上第一教作緣由中有三第一見子身羸第二舍貴服第三着穢初一行偈頌第一見子身羸上云於窗牖中得見子身羸癁燋焠糞土塵坌污穢不淨從於是長者以下一行偈頌第三着穢上云更着粗弊垢膩之衣塵土坌身但不頌第二舍貴服上云即脫瓔珞細濡上服嚴飾之具從方便附近以下二行半偈頌第二正明教作上中有四第一勸勤作第二許與不虛第三嘆須具第四安慰作人亦皆頌之方便附近語令勤作此二句頌第一勸勤作上云汝等勤作莫得懈息既益汝賈一句頌上第二許與不虛上云咄男子汝常此作勿復余去當加汝賈從並塗足油以下一行一句偈頌第三嘆須具上云諸有所須瓮器米麵鹽酢之屬莫得疑難又以濡語汝若我子二句頌第四安慰作人上云好自安意我如汝父勿復憂慮從長者有智以下一行偈頌第四子稱父意上中有四句一句爾時窮子雖欣此遇猶故自謂客作賤人二句由是之故於二十年常令除糞三句心相體信四句出入無難今但頌第四齣入無難略不頌前三重從示其金銀以下頌第五付財物譬上長行中有二第一父付第二子受今亦皆頌之初一行偈頌第一父付上云長者有疾自知將死不久語窮子言今我眾物所應取與汝悉知之後一行頌第二子受上云窮子受敕領知眾物而無悕取一[*]之意父知子心漸已曠大此二句頌上第六見子至大譬上云父知子意漸已通泰成就大志自鄙先心今但頌上二句也從欲與財物以下頌第七付家業譬上中有三第一集為證眾第二會父子義第三正付今皆頌之初一行偈頌第一集眾上云臨欲終時而命其子並會親族從於此大眾以下二行半偈頌第二會父子義上云即自宣言諸君當知此是我子我之所生從凡我所有以下一行偈頌第三正付上云今吾所有一切財物皆是子有先所出內是子所知釋二十年如上釋從子念昔貧以下二行偈頌第八得家業故歡喜譬上云我本無心有所悕求今此寶藏自然而至從佛亦如是以下有二十五行偈頌合譬上長行有七重合而今略不盡合初一行偈頌合第三喚子不得譬從而說我等以下一行偈頌合第四喚子得譬從佛敕我等以下十七行半偈頌合第五付財物譬從導師見舍以下四行偈頌合第七付家業譬從我等今日以下一行半偈頌合第八得家業故歡喜譬而此五重頌合但總頌不別皆可見但頌合第五付財其文少廣而亦只道昔日雖蒙復講而無悕取之心更無異意也從世尊我今以下中根人領解中第二嘆佛恩深難報結成領解就中有三第一初五行半偈直嘆得恩見利第二從世尊大恩以下六行半偈嘆難報第三從諸佛希有以下亦六行半偈嘆所說與物根性相稱此三重皆有二第一直嘆中二者第一初一行總嘆得恩第二從我等長夜以下四行半偈據事別嘆皆可見第二嘆難報中二者第一初一行半偈亦總嘆第二從手足供給以下五行偈亦據事別嘆亦皆可見第三嘆所說與物根性相稱中二者第一初一行一句偈亦總嘆第二從諸法之王以下五行一句偈據五乘別嘆一行一句嘆人乘教稱人乘根性從諸佛於法以下二行偈嘆天乘教稱天乘根性從隨諸眾生以下二行偈嘆三乘教稱三乘根性

 

藥草喻品第五

此是譬說化中根人中第三明如來述成中根人領解借三草二木作述故云藥草喻品就中有二第一正述第二偈末從加葉當知以下重勸信前三後一之意上領解中有二第一正領十譬第二嘆佛恩深難報結成領解今但述第二嘆佛恩深難報略不述第一正領十譬所以爾者領十譬即有所因故不述何則方便品有長行偈二說火宅亦有長行偈二說因此四說而領故無疑可失所以不述但第二嘆佛恩深難報此是須菩提自意作嘆所以如來亦為述也就中有長行偈長行中有二一以法說為述二以譬說為述故即法說譬說有二先以法說為述然上第二嘆佛恩深難報中有三第一直嘆得恩見利第二嘆難報第三嘆所說與物根性相稱今皆述之從初訖誠如所言述其第一直嘆上云世尊我今得道得果於無漏法得法眼淨從如來復有以下述其第二嘆難報上云世尊大恩以希有事憐愍教化利益一切無量億劫誰能報者從加葉當知以下述其第三嘆所說與物根性相稱前二重可見但述第三所說與物根性相稱中有二第一泛言如來所說與物根性相稱不虛為說第二從於一切法以下正述上事第一可見但第二正述中有二第一從於一切法以下訖一切智地通述上人天乘教稱人天乘根性上云諸法之王能為下劣忍於斯事取相凡夫隨宜為說言人乘教稱人乘根性又言諸佛於法得最自在知諸眾生種種欲樂隨所堪任而為說法言天乘教稱天乘根性而此但明能知藥不明知病第二從如來觀知以下述上三乘教稱三乘根性上言隨諸眾生宿世善根又知成就未成就者種種籌量分別知已於一乘道隨宜說三觀知一切諸法之所歸趣者明能知藥亦知一切眾生深心所行通達無礙者明能知病此明二乘教稱二乘根性從又於諸法以下明三中菩薩乘教稱菩薩根性但明能知藥不明知病從譬如以下第二舉譬為述然此譬但述第三所說與眾生根性相稱不述第一得恩見利第二恩深難報本義云從初訖皆不虛也述其嘆佛恩深難報從於一切法以下述其正領如來開三顯一之義就中亦有三第一從於一切法以下訖一切智慧先出所領之法即是權實二智開三顯一之義第二從譬如三千以下訖是故不即為說一切智慧將明今日得解先道四大聲聞昔日不解三一之義第三從汝等迦葉甚為希有竟長行正述今日得解開三顯一又云從此譬如以下領十譬中但述其第五付財物譬何者餘八譬皆從佛語作領無疑可失第五付財譬但須菩提自意遠領昔日大品座席時事所以如來亦助述成亦好隨欲可用就中亦有開合就開譬有五第一從初訖名色各異總出受潤草木內合亦總明廩教見利眾生第二從蜜雲彌布以下亦出能潤雲雨內合能利物應身第三從其澤普洽以下正明施潤內合正說法利物第四從諸樹大少以下明潤與草木根性相稱皆令長實內合如來所說與物根性相稱皆令得利第五從雖一地以下明草木蒙利不同內合眾生因教蒙利不同世界山川溪谷土地皆是草木所生之本即譬眾生宿因草木譬人天乘藥草譬三乘小根莖枝葉譬人天乘中根莖枝葉譬二乘大根莖枝葉譬三中菩薩乘根譬信莖譬戒枝譬定葉譬慧從迦葉當知以下第二合譬就中有二第一隨上別合第二從如來知是一相一味之法以下因合仍嘆中根人能得如來隨宜說法之義上開譬中有五第一總出受潤草木第二齣能潤雲雨第三正明蒙潤第四潤稱種物根性第五蒙利不同今但略第一總出餘四皆合從初訖而聽法合第二能潤雲雨從如來於時以下合第三正明施潤從既聞法已以下合第四潤稱種物根性從如來說法一相一味以下合第五蒙利不同就合第二能潤中有四第一直合第二從未度者以下唱四弘誓第二從今世後世以下唱三達智第三從汝等天人以下雖觀眾第四從爾時無數以下眾受勸從如來於時以下合第三正明施潤然上中有上中下之別今但總合不別言如來隨諸利鈍說法令利即如上雲雨能潤下中上根莖枝葉也從既聞法已以下合第四潤與種物根性相稱上云一雲所雨稱其種性而得生長華果敷實從如來說法以下合第五蒙利不同上云雖一地所生一雨所潤而諸草木各有差別就中即有三第一從如來說法以下訖不自覺知正合上第五蒙利不同第二從所以者何以下以義釋合第三從眾生住於種種之地以下舉外譬結合一相無為果章門一味有為果章門解脫離滅三相釋無為果章門究竟至於一切智釋有果章門即合上雖一地所生一雨所潤從其有眾生以下明蒙教見利各各不同而眾生不自知蒙教得如是各利即合上而諸草木各有差別第二釋合標疑云所以不自知者何言但如來明達眾生各性所樂隨欲為說皆令得利如是之義眾生那何得知故云不自知也念何事思何事修何事此三句明能知眾生宿習云何念云何思云何修此三句牒上事以何法念以何法思以何法修此三句釋上三句以何法得何法此二句明能知得報若具文應云以何法念得何法以何法思得何法以何法修得何法但文略也本義云初三句知眾生所須境不同次三句明現在心修不同次三句明宿因不同次二句證未來果不同從眾生住於種種之地以下第三結合不自知可見從如來知此以下第二因合仍嘆加葉能知如來隨宜說法之意就中即有二第一先所所知之義第二從汝等加葉以下正嘆能知就中有二第一直嘆第二釋皆可見如來述中根人領解中有長行偈長行已竟從此下第二偈頌上長行中有法說譬說今皆頌之凡有五十一行偈初四行偈頌第一法說從加葉當知以下四十七行偈頌第二譬說上第一法說中有三第一述直嘆得恩見利第二述嘆難報第三述嘆所說稱物根性今四行初開為二第一初一行正通頌上三重亦可三中但頌第三所說與物根性相稱第二從如來尊重以下三行偈以義頌昔日但說五乘不須一乘之意可見從加葉當知以下頌譬說上有開合今初十行半偈頌開譬從佛亦如是以下三十六行半偈頌合譬上開譬中有五第一總出受潤草木第二齣能潤雲第三正明施潤第四潤與種物根性相稱第五蒙利不同今此頌中但略第一總出受潤草木後四重皆頌初三行偈頌第二能潤雲譬上云蜜雲彌布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一時等澍從其雨普等以下三行半偈頌第三正用施潤上云其澤普洽卉木叢林及諸藥草上中下根從其雲所出以下三行半偈頌第四潤稱種物根性上云一雨所潤稱其種性而得生長華果敷實所潤是一而各滋茂二句頌第五蒙利不同上云雖一地所生一雨所潤而諸草木各有差別皆可見日光掩弊地上清涼者譬如來出世即外道耶法自滅皆從佛化即如起雲掩日熱光皆清涼也靉靆垂布如可承攬者譬佛應身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如可承攬從佛亦如是以下頌合譬上合中有四第一合能潤雲譬第二合正明施潤第三合潤稱種物根性第四蒙利不同今但不頌合第四蒙不同餘三皆頌從初訖故現於世七行半偈頌第一合能潤雲譬從為大眾說以下十六行偈頌第二合正明施潤從佛平等說以下十三行偈頌第三合潤稱種物根性上第一合能潤雲譬中有四第一明四弘誓第二明三達智第三明勸眾第四明眾受勸今但頌四弘誓及勸眾略不頌三達智與眾受勸今七行半偈初五行半偈頌四弘誓上云未度者令度從諸天人眾以下二行偈頌勸眾上云汝等天人阿修羅眾皆應到此為聽法故從為說大眾以下十六行偈頌第二合正明施潤上云於時如來觀眾生諸根利鈍精進懈怠隨所堪任而為說法從佛說平等以下十三行偈頌第三合潤稱種物根性上云既聞法已離諸障礙於諸法中任力所能漸得入道就中有二第一正頌第二從如是加葉以下一行半偈結頌本云頌合不自知從迦葉當知以下述中根人領解中第二重勸加葉等信前三後一之義亦可見

 

授記品第六

此是譬說開三顯一化中根中第四明如來授記中根人即因之立名故云授記品就中有二第一正為四大聲聞授記第二品末一行偈許為下根說同歸之理就第一正授記中有三第一正為四大聲聞授記第二從爾時大目健連以下別為三聲聞授記第三從我諸弟子以下有一行半偈通為五百弟子授記就第二別為三聲聞授記中即有二第一三聲聞請記第二如來隨請授記第三五百人授記可見從我及汝等以下一行偈許為下根人說同歸之理然此語應當在化城之初蓋是出品目家欲以偈集列故爾也

 

化城喻品第七

從此下凡有三品是明廣開三顯一化三根人中第三舉宿世因緣廣開三顯一化下根人以化城喻為化故云化城喻品若準例上應有四段而唯有三事略無述成又領解亦入授記中故直開為二第一此化城一品正舉宿世因緣化下根人第二後二品授記下根人此品初開為二第一初一長行偈先嘆能見即是佛智第二從佛告諸比丘以下正明宿世結緣長行中有二第一先出所見第二從我以如來知見以下正出能見即可見第二偈頌七行偈亦分為二第一初五行偈頌上所見從如來無礙智以下二行偈頌上能見亦可見從佛告諸比丘以下第二正明宿世結緣就中亦有長行偈長行中亦有二第一從初訖住於禪定八萬四千劫明結緣之由第二從是時十六菩薩沙彌知佛入室竟長行正明結緣言遠劫有佛名大通智勝如來其佛未出家時有十六子見父出家修道成佛共詣佛處種種供養請聞說法時佛即為說四諦及十二因緣之義時十六子聞法發心亦隨出家皆為沙彌亦請無上大道時佛即為說法花經是則名為結緣之由佛說經已十六沙彌各皆登坐為時眾復講法花經是則正明結緣於時第十六沙彌今我釋迦時聞復講大眾即今汝等是言三乘人昔來有如是結緣之事故今亦教化不可不信也所謂舉宿世因緣化下根之旨唯是也就第一結緣之由亦有二第一從初訖哀愍而敷演無量劫集法明十六王子及十方梵王請轉法輪是則結緣之遠由第二從大通智勝佛受十方梵王請以下明受請為說法是則結緣之近由就第一請轉法輪中初開為二第一明大通智勝佛修道成佛第二從其佛未出家時以下正明請轉法輪就第一修道成佛中有三第一明成佛坐樹下至十劫猶不現世第二明諸天見知作種種供養從爾時以下是第三明過十少劫乃成佛從諸比丘以下是就第二請轉法輪中自有二第一十六王子等請第二從佛告諸比丘以下十方梵王請十六王子唯請大乘法輪可見就第二十方梵王請中亦有二第一從初訖勝諸天光先明發請之由第二從爾時東方以下出正請第一可見言因見六種震動大光明而請也就第二正請中第一東方梵王請次東南方梵王請此二王皆請少乘法論次南方梵王請次西南方梵王乃至下方梵王請此三王皆請大乘法論次上方梵王請此王並請大少乘法論就此諸梵王皆有六事一見光而驚二共議三眾中有智人為證四詣佛三業供養五請說法六佛默然為許皆可見從爾時大通智勝佛受十方諸梵天王以下結緣由中第二明大通智勝如來受十六王子及諸梵王請為說法輪即是結緣之近由就中有三第一為說二乘法輪第二從爾時十六王子以下別為十六王子說大乘經第三從說此經已即入靜室以下明大通智勝如來說法花已即入定為作復講之由就第一說二乘法中即有二第一明受請為說第二從佛於天人大眾中以下時眾因說皆得益可見就第二別為說大乘經中亦有二第一十六王子請說第二從爾時彼佛以下隨請為說就第一請中即有三第一明十六王子出家第二從俱白佛言以下正請第三從爾時轉輪聖王以下明王眷屬見十六王子出家皆亦隨出亦可見就第二正為說中亦有三第一隨請為說第二從說此經已以下明奉行第三從佛說此經以下明說經劫數從說此經已以下結緣近由中第三明大通智勝如來說法華已即入定為作十六王子復說之緣言佛既入定不可令空法坐故十六王子皆升法坐復講也至此以前皆是舉長行明宿世事中第一先明結緣之由從是時十六菩薩沙彌以下竟長行第二正明結緣就中亦有法說譬說就法說中開為三第一正明登坐覆講結緣第二從佛告諸比丘以下明結緣以來恆教化來之相第三從諸比丘若如來自知涅槃時到以下明今日相值先三後一意就第一正明?講結緣中亦有二第一明升坐復講令時眾得益第二從大通智勝佛以下智勝佛從定起讚歎十六沙彌仍勸時眾亦可見就第二結緣以來恆教化來之相中有五第一正明結緣以來恆教化第二從諸比丘我今語汝以下明十六沙彌現已成佛第三從諸比兵以下更結恆教化第四從爾時所化以下會通古今第五從我滅度後以下舉未來亦不廢深證結緣之旨余國作佛者言作他佛身教化也方便所說者謂初說有三也從諸比丘若如來以下舉法說正明結緣中之第三明今日相值先三後一之意就中亦有四第一明如來見眾生大乘機發第二從便集諸菩薩以下明為說今日法華第三應有以大乘化眾生不得但經文略而以義玄出第四從比丘當知以下明以少乘化眾生得諸比丘若如來自知涅槃時到者若之言如欲明昔來教化如今日相值以大乘為化故言如也涅槃時到者說法華時去涅槃經教不賒大乘機發仍說法花故云涅槃時倒又解言正發大乘機時如來三乘化功將斷故言涅槃時到眾又清淨者謂發大機言不以五濁為障故云清淨信解堅固者謂大乘信了違空法者亦已達空理從便集諸菩薩以下第二為說法華便集諸菩薩者即是上言四眾圍繞世間無有二乘唯一佛乘者即上方便品云先三是方便今一是真實此次以義玄出第三以大乘不得化從比丘當知以下第四明以三乘得化以方便深知性樂深着五欲者言見有三乘機也為是等故說於涅槃者為說三果也是人若聞即便信受者言隨教信受也問曰上方便品及火宅同明初不得以大乘為化故先以三乘為化而後見大乘機發即為說法華此中先明見大乘機發為說法華更明以大乘不得化故以三乘為化此二不同何故爾也答曰此中不以次第者只欲承上即明我昔作沙彌時知汝等有大機即為?講法華汝等於時已得大乘解以此為因今日相值亦發大機是故我即為說今日法花豈可不信若爾何不速為說所以次明無大機故不得為說唯有三機故以三乘為化也方便品及火宅用次第者欲明如來出世本意唯欲為說大乘而眾生無大機故先用三乘為化因教修行後發大機故即為說法華也所以今此中譬說還述上方便品及火宅次第為說也今此法說總取第一正明結緣第二結緣以來恆教化為一種法說第三明今日相值先三後一之意中四重各為四種法說大合為五種法說皆為下五種譬作本從譬如五百由旬以下第二譬說就中亦有開合就開譬中凡有五種譬第一從初訖欲過此難名為導師譬此譬近即為上第一正明結緣及結緣以來恆教化作譬中即擬窮子領解八譬中第一父子相失譬及火宅十譬中第一宅主譬遠即擬方便品十種法說中第一明釋迦怗同諸佛以為化主第二從所將人眾以下名為懈退譬此譬近即為上第四以義玄出初不得以大乘為化作譬中即擬窮子領解中第三明長者喚子不得譬及火宅中第三明長者救子不復譬亦遠擬方便品第三初不得以大乘為化第三從道師多諸方便以下名為設化城譬此譬近即為上第五以三乘化得作譬中即擬窮子領解中第四喚子得譬及火宅中第四救子得譬亦遠擬方便品中第四明以三乘化眾生得第四從爾時導師以下名為知止息譬此譬近即為上第二明見發大乘機作譬中即擬窮子領解中第六見子志至大譬及火宅中第五見子勉難譬亦遠擬方便品第五明見眾生髮大乘機第五從即滅化城以下名為將至寶所譬此譬近即為上第三為說今日法華作譬中即擬窮子領解中第七付家業譬及火宅中第八等與大車譬亦遠擬方便品中第八正為說今日法華今第一導師譬譬如五百由旬者本義云三百由旬譬三界第四百由旬譬七地所斷習氣第五百由旬譬八地以上所斷無明然明宿世結緣化下根中不宜明地上事故私釋五百由旬直譬五道眾生即義同上火宅云多諸人眾一百二百乃至五百止住其中亦同窮子領解云舍父逃逝久住他國或十·二十至五十歲險難惡道者譬五濁八苦曠絕無人怖畏之處者本義云生死逆流者希故云無人非謂絕無一二人也私釋無人之處人常怖畏義如五濁八苦理自可畏也若有大眾欲過此道至珍寶處者言眾生理有欲過生死五濁八苦至於佛地也有一導師聰慧明達者導師譬為復講沙彌善知險道通塞之相者應失解為塞應益解為通言十六沙彌善知眾生根性相生也將導眾人慾過此難者言欲出生死也從所將人眾以下第二懈退譬為上第三以義玄出以大乘不得化作譬中路懈退者中路譬人天乘教言失其大乘解流行人天教中也白導師言我等疲極者言失解更求非可易得故云疲極而復怖愄不能復進者以少機望大乘教既非其分故云怖畏不能復進前路猶遠者修大乘得佛果非近也今欲退還者欲歸其人天教也即義同上火宅云父雖憐愍善言慰誘而諸子等不肯信受又同窮子領解云窮子驚愕稱怨大喚我不相犯何為見捉從導師多諸方便以下第三設化城譬為第五以三乘化得作譬就中有三第一從初訖而欲退還名為導師善知眾人心性譬義同上云如來深知眾生性樂又同火宅云父知諸子先心各有所好復同窮子領解云時二使人即求窮子既已得之第二從作是念已以下正設化城譬即同上云為是等故說於涅槃第三從是時疲極之眾以下名眾人受化城譬即同上云是人若聞即便信受過三百由旬化作一城者譬三界外有三果也汝等勿怖莫得退還者譬勸取三果義同上火宅汝等於此火宅宜速出來亦同窮子領解語諸作人汝等勤作勿得懈息今是大城可於中止者示三果今在三界外義同上火宅如是種種羊車鹿車牛車今在門外可以遊戲隨意所作者與三果不虛也義同火宅隨汝所欲皆當與汝亦同窮子領解咄男子汝常此作勿復余去當加汝賈若入是城快得安穩先至寶所亦可得去者言得離三界也此嘆三果即義同上火宅云汝等所可玩好希有難得汝若不取後必有悔亦同窮子領解云諸有所須瓮器米麵鹽酢之屬莫自疑難私釋寶處譬法華經亦可得去者言因二乘之力速至法華亦可如前出三界若以寶所譬三果者下言寶所在近亦應譬三果然義似非爾故知但譬法花經也從是時疲極之眾以下第三明眾人信受化城譬即同上云是人若聞即便信受是時疲極之眾心大歡喜嘆未曾有者義同火宅云爾時諸子聞父所說珍玩之具適其願故心各勇銳亦同窮子領解云爾時窮子雖欣此遇猶故自謂客作賤人我等今者免斯惡道決得安穩者義同火宅云互相推排亦同窮子領解云由是之故於二十年中常令除糞於是眾人前入化城生已度想者義同火宅云競共馳走亦同窮子領解云過是已後心相體信生安穩想者義同上火宅云諍出火宅亦同窮子領解云出入無難本義云於是眾人前者同競共馳走從入化城以下同諍出火宅然但疑者上火宅但云三車在於門外若以此為例即應言過三百由旬化作三城何故只言一城答曰三車一城則是一種何則聲聞斷正使別相枝條緣覺浸斷少習菩薩正習清盡則其知見有上中下之別故上火宅以譬三車也而此三無學人同是三界因盡果亡則其二種無為無差故此以譬一城也又問上火宅中但聞三車在於門外而不適乘若以此為例此中亦不應適入而猶言入者何也答曰本義云上火宅即是中根或以理惑教或以教惑理故既出門外知無車可乘但索而不乘今此即是下根以教惑理故即信而入也然疑者夫今此三說但為明三品眾生得解之相亦復可然而此三說皆是同明三無學人修三乘證果之相所以此三說即同更無異意但如是之義今三品眾生不能等悟故有此三說也所以今私釋者上火宅中不言適乘者三車本無但欲令諸子出於火宅故以三車為勸所以實不得乘也此明入者亦非適入之謂也但其信誘語則義似實入也內合皆可推然則雖復三車得乘化城不入亦是一種義無可妨又問上火宅中直言三車在於門外而不言有化車此中不直言有城便言化作一城何故爾也釋曰上火宅不言化作三車者上火宅中正以盡無生二智為體然則此二種智理是非無所以不言化作三車此只以因盡果亡二種無為處為城然則此二種無為理自非有故言化作二種無為譬化城至四安樂行品強力譬可證從爾時導師以下第四名為知止息譬為上第二法說見發大乘機作譬上云若如來自知涅槃時到眾又清淨此諸人眾既得止息無復疲倦者言因三乘教修行仍發大乘機又義同上火宅云見諸子等安穩得出皆於四衢道中露地而坐無復障礙亦同窮子領解父知子意漸已通泰成就大志自鄙先心從即滅化城以下第五名為將至寶處譬為上第三法說為說法華作譬上云便集諸菩薩世間無有二乘唯一佛乘亦義同上火宅各賜諸子等一大車亦同窮子領解今吾所有一切財物皆是子有先所出內是子所知即滅化城者譬昔三是方便即是開三汝等去來寶處在近者寶所譬法華一果明今一是真實即是顯一從諸比丘以下第二合譬就中有二第一正合第二舉外譬怗合五譬皆合但文略從初訖應去應度合第一導師譬從若眾生但聞以下合第二懈退譬從佛知是心以下合第三為作化城譬若眾生住於二地此一句合第四知止息譬從如來爾時以下合第五將至寶所譬合第一導師譬可見但合第二懈退譬若眾生但聞一佛乘者則不欲見佛不欲親近者言無大機合上所將人眾中路懈退佛道長遠久受勤苦乃可得成者言不欲修大乘合上前路猶遠今欲退還從佛知是心以下合第三為作化城譬上開譬中有三第一導師知眾心怯第二正為設化城第三明眾人受化城佛知是心怯弱下劣者合上此等可愍云何舍大珍寶而欲退還以方便力而於中道為止息故說二涅槃者合第二正為作化城云以方便力於險道中過三百由旬化作一城略不合第三眾人受化城上云是時疲極之眾心大歡喜生已度想生安穩想若眾生住於二智者合第四知止息譬上云知此眾人既得止息無復疲倦二地者即是盡無生二種智言由此二智仍發大機故云合第四知止息譬又云此句合第三為設化城中第三明眾人受化城譬第四知止息譬但隱從不顯從如來爾時以下第五合將至寶所譬就中有二第一明顯一第二從但是如來以下明開三所住地謂二種智所得涅槃者謂二種無為合上即滅化城語眾人言汝等去來寶所在近但是如來方便之力於一佛乘分別說三者開三是方便合上向者大城我所化作從如彼導師以下合中第二舉外譬怗合但略第二懈退譬餘四譬舉即可見正明宿世結緣中長行偈有二長行已竟今第二偈頌上長行初開為二一者結緣之由二者正明結緣今四十九行半偈分為二初二十二行半偈頌第一結緣之由從是諸沙彌等以下二十七行偈頌第二正明結緣上第一結緣由中有二一者明遠由二者明近由今二十二行半偈分為二初十二行偈頌第一遠由從無量慧世尊以下十行半偈頌第二近由上第一遠由中有二第一明行道得佛第二明請法十二行偈初四行頌第一行道得佛從彼佛十六子以下八行偈頌第二請說法上第一修道得佛中有三第一不速現成第二諸天供養第三正現成佛今四行偈初一行偈頌第一不速現成佛從諸天神龍王以下二行偈頌第二諸天供養從過十少劫已以下一行偈頌第三正現成佛從彼佛十六子以下八行頌第二請說法上中有二第一十六王子請第二十方梵王請今八行初二行半偈頌第一十六王子請從為覺悟群生以下五行半偈頌第二十方梵王請上中有二第一發請之由第二正請初二行半偈頌第一發請之由後三行偈頌第二正請從請佛轉法輪以下是上有六方梵王請而今總頌不別也從無量慧世尊以下十行半偈頌第二近由上中初開為三第一受請為說二乘法輪第二別為十六王子說大乘經第三說經已入定為十六王子復講之緣今十行半偈初五行偈頌第一說二乘法從時十六王子以下四行半偈頌第二別為說大乘從彼佛說經已以下一行偈頌第三入定皆可見上第一為說二乘法中有二第一正為說第二時眾得益五行偈初二行偈頌第一正為說從宣暢是法時以下三行偈頌第二得益上第二別為說大乘中有二第一請第二為說四行半初二行偈頌第一請從佛知童子心以下二行半頌第二為說從是諸沙彌等以下二十七行偈頌第二正明結緣上中有法說譬說今二十七行初八行頌第一法說後十九行偈頌第二譬說上第一法說中有三第一正明結緣第二結緣以來恆教化第三今日相值先三後一之意今八行初三行頌第一正明結緣從彼佛滅度後以下三行偈頌第二恆教化從我在十六數以下二行偈頌第三今日相值先三後一之意上譬說中即有開合今十九行偈初十一行半偈頌第一開譬後七行半偈頌合譬上開譬中有五種譬今皆頌初三行偈頌第一導師譬從眾人皆疲倦以下一行偈頌第二懈退譬從導師作是念以下五行偈頌第三設化城譬從導師知息已此一句頌第四知止息譬從集眾而告言以下二行一句偈頌第五將至寶所譬從我亦如是以下頌合譬上合譬中初有二第一正合第二舉外譬怗合今但頌第一正合略不頌第二舉外譬怗合上合中有五今皆頌之初二句頌合第一導師譬從見諸求道者以下一行偈頌合第二懈退譬從故以方便力以下一行偈頌合第三設化城譬次二句頌合第四知止息譬從爾乃大眾集以下四行半偈頌合第五將至寶所譬本義云從諸佛之導師以下一一行偈頌第二舉外譬怗合

 

法華義疏第三終

 

法華義疏第四

 

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舉宿世因緣開三顯一化下根人中凡有三品即分為二化城喻一品正明宿世結緣化下根人此品與授學無學人記品為下根人授記若准上來先有佛說次有領解次有述成次有授記何故唯有授記不有領解及述成者下根之人解既在後雖有內懷不敢發口領解是以如來明達此心不待領解即為賜記所以因得授記仍申己領解所以雖有領解不別立品既有授記即述成自去故亦略也何則若無可述那得賜記然此品中富樓那受記又千二百人授記亦五百人受記亦總為諸聲聞授記何故止言五百弟子授記品者五百人得受記名號眷屬多少悉皆是同又能領解余者不爾所以止言五百弟子授記品也就此品中自有二第一富樓那家授記第二從爾時千二百以下明諸聲聞家授記就第一富樓那家授記中亦有二第一經家敘富樓那聞未聞內心歡喜第二從佛告諸比丘以下正明賜記從佛聞是智慧方便隨宜說法者謂上方便品及火宅之說又聞授諸大弟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者總明上中二根人得記也復聞宿世因緣之事復聞諸佛有大自在神通之力者即謂化城品中事也深心本願者言十六王子時一切智願也就第二正明賜記中亦有長行偈長行中亦有二第一先明富樓那本是大行菩薩但欲化物十方世界內秘菩薩外行聲聞助作佛事以此為例上中二根皆然而但此明者欲以舉下況上也第二從諸比丘以下正賜記就中亦有二第一記行因第二從無量阿曾祇劫以下記果皆可見偈中凡有二十一行半偈分為二初七行偈頌第一富樓那本從今此富樓那以下十四行半偈頌第二正賜記就中有二初七行半偈頌上賜因從其後得成佛以下七行偈頌記果亦可見從爾時千二百羅漢以下第二諸聲聞授記就中自有二第一正賜聲聞第二從爾時五百羅漢於佛前以下明得記下根人領解就第一正賜記中亦有長行偈長行中亦有二第一先賜千二百人從其五百羅漢以下賜五百人就第一千二百人得記中亦有二第一經家敘求記內心所請第二從佛知此心以下正賜偈中凡十一行偈亦分為三第一初六行偈頌千二百人得記從其五百比丘以下三行半偈頌五百人得記從加葉汝已知以下一行半偈以義頌總諸聲聞得記從爾時五百羅漢以下第二明得記人領解亦有長行偈就長行中有二第一舉法說略領解第二舉譬廣領解第一法說可見但就第二譬說即有開合開譬中有五譬第一名為系珠譬即領上化城中第一導師譬第二其人醉臥不自覺知二句名為不自覺知譬領上化城中第二懈退譬第三從起已遊行以下名為行他國譬領上化城中第三設化城譬第四從於後親友以下名為親友相值譬領上化城中第四知止息譬第五從而作是言以下名為示寶珠譬領上化城中第五將至寶所譬譬如有人者即下根人自譬己身至親友家者親友譬十六王子家譬三界言聖人以化處為家醉酒而臥者譬以五濁八苦為惛是時親友官事當行者譬化緣既盡就化他方以無賈寶珠繫於衣里與之而去者大乘譬無賈寶珠言十六王子為說大乘而後就化他方衣里譬大乘信而不能亡壞體信故言繫於衣里問曰若言至親友家而醉者是則親友與酒令醉內合亦然則是十六王子與眾生五濁八苦令惛釋曰聖人云何作煩惱緣但此文少倒應言有人醉酒至親友家而臥問曰眾生與十六王子皆以三界為家則此眾生從何而來故云來至耶答曰王子與眾生雖共一家王子既為化主自當家主故則眾生義自成來故云來至親友家也若以流來義亦可得又問既云眾生以五濁八苦為障其大機故不得以大乘為化則義如以酒為亂其正志故不為系珠而若如此文當其醉時而系若爾當以五濁八苦為惛時為說大乘故耶釋曰五濁八苦若非登聖那得絕無但或有動不動義如醉酒或甚或可當系珠時雖醉猶可故得為系內合亦然眾生五濁不動時為說也一云亦可當系珠時無正是珠之信但有系物之信因此為系也內合亦然於時無正大信但有樂欲之信因此為說也好則好矣但違上來所說發大機故為說大乘之旨一云亦可當其醉時都無一信而猶為系者為後有利故也為後可利即是大乘機發即問若爾今日亦應無信然則展轉無窮何時成信釋曰何無成信或因一說而信或二三說而成或須無數而成眾生神根各異解悟不同所以聖人隨機為說亦無窮也此家以未來善感教者也是人醉臥都不覺知者第二不自知譬領上第二懈退譬言無大機故不得以大乘為化當系珠時雖醉猶可但醉臥久故忘而不知也內合五濁八苦起動久故忘其大信也從起已遊行以下第三游他國譬領上化城中第三設化城言以三乘得化就中有二第一名親友見醉起行譬如來見眾生髮少乘機領上化城云導師知眾所樂第二從若少以下名得少為足譬三乘人受三乘為足領上化城云眾人受化城起已遊行者言酒雖未醒理非永臥故起行也內合眾生雖無大機理非永迷故亦發三乘機也到於他國者今失其本大乘解將入三乘教中如到他國為衣食故勤力求索甚大艱難者為欲得二果勤修四諦及十二因義也至此以前領上化城云汝等可愍云何舍大珍寶而欲退還若少有所得便以為足者明二乘得少分為足即領上化城云我等今者免斯惡道生已度想生安隱想於後親友會遇見之者第四名親友相值譬頌上化城第四知止息譬言如來見發大機上云此諸人眾既得止息無復疲倦從而作是言以下第五名為示珠譬頌上化城中第五將至寶所譬言為說今日法華上云即滅化城語眾人言汝等去來寶所在近迥者大城我所化作就中有三第一何為衣食乃至如是者非其求少即領上云迥者大城我所化作第二從我昔以下非其忘本為正示即領上汝等去來寶所在近第三從汝今以下以義領勸修今一從佛亦如是以下第二合譬從初訖令發一切智心合第一系珠譬而尋廢忘不覺不知者合第二不自知譬從既得阿羅漢道以下合第三行他國譬一切智願猶在不失者合第四相值譬從今者世尊以下合第五示珠譬從世尊我今乃知以下懸合第六得珠歡喜譬皆可見第二偈頌凡有十二行半偈上長行中有法說譬說今初二行半偈頌第一法說後十行偈頌譬說頌法說可見上譬說中有開合初六行偈頌開譬後四行偈頌合譬上開譬有五譬今皆頌之初一行三句偈頌第一系珠譬時臥不覺知此一句頌第二不自知譬從是人既已起以下二行偈頌第三行他國譬次三句頌第四親友相值譬示以所系珠此一句頌第五示珠譬從貧人見此珠以下一行偈懸頌得珠歡喜譬然上言醉酒此言貧窮唯是少異上言醉酒譬以惑為障此言貧寶譬窮大乘功德又此中但言其家甚大富具設諸餚膳而不言有酒所以知非親友酒也從我等亦如是以下頌合譬上中有六合今但略不頌合第四今相值譬余皆頌之初一行頌合第一系珠譬我等無知故不覺亦不知者頌合第二不自知譬得少涅槃分自足不求余者頌合第三行他國譬從今佛覺悟我以下一行偈頌合第五示珠譬從我今從佛聞以下一行頌懸合第六得珠歡喜譬

 

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

就中有二第一請記第二佛賜就第一請中有二第一阿難羅睺羅請第二爾時學無學人以下二千人請第二賜記中亦有二第一先賜阿難羅睺羅第二從爾時世尊以下賜二千人記就第一賜阿難羅睺羅記中先記阿難後記羅睺羅記阿難中有五重第一正記第二從爾時會中以下大眾生疑第三從爾時世尊以下如來釋疑第四從阿難面於佛前以下明阿難因賜記得宿命知第五從爾時阿難以下以偈嘆佛皆可見就第二記羅睺羅中有長行偈可見從爾時世尊以下第二二千人得記就中亦有二第一正記第二爾時學無學以下亦嘆佛就第一正記中亦有長行偈亦可見

 

法師品第十

此品明受持讀誦解說書寫五種法師功德故因為品目也夫開三顯一以明因義中初開為四第一略開三顯一動執生疑第二大眾懷疑致請第三廣開三顯一斷疑生信第四別流通因義從此品以下四品是第四別流通因義四品分為三重第一此法師品與見寶塔品明受持因義者功深流通因義者報重慕覓流通之人第二持品明堪流通者奉命流通第三安樂行品勸接退墮之人就第一覓流通中二品即自為二第一此品明釋迦自覓第二見寶塔品多寶如來助覓就釋迦自覓中亦有二第一從初訖我今獲大利偈直覓第二從藥王今告汝以下因明流通方法作覓又就第一直覓中亦有二第一明隨喜功深報重第二從若復有人以下明通經功深報重就第一隨喜功深中亦有二第一明現在弟子隨喜第二從佛告藥王以下明後世弟子隨喜就第二明通經功報中有長行偈長行中有四第一明現在師功深報重第二從若善男子以下明後世師功報之相第三從若有惡人以下明謗此二師罪報重第四從藥王其有以下明應供此二師二世師中皆有二一先明下品師二從何況以下明上品師皆可見第三謗罪報重謗經則三寶理永絕故重於謗佛也然只取一邊不論福厚薄也偈頌中凡有十五行偈初二行偈不頌上文泛勸尊重此經從若有能受持以下四行偈頌第一現在師從吾滅後惡世以下三行偈頌第二後世師從若於一劫中以下二行偈頌第三謗罪報重從有人求佛道以下四行偈頌第四應供從藥王今告汝以下第二因明流通方法作覓就中亦有長行偈長行中有三第一從初訖當知是為增上慢者先嘆經第二從善男子以下正明流通方法第三從藥王我於余國以下竟長行助護通經人就第一嘆經中有五重第一格量為嘆言諸經中法華最尊第二從藥王當知以下據人為嘆言在人則人尊第三從藥王在在處處以下據處為嘆言在地則地貴第四從多有人在家出家以下就因為嘆言諸修行中不如聞此經第五從其有眾生求佛道者以下就果為嘆言諸果中不如法華壽量果然若論稱機為說令得利者則諸教皆爾所以偏嘆法華最第一者只就會前開後為論故然會前者明三乘無異路語萬善同歸開後者語萬善皆成佛佛壽命無窮極中則開涅槃之前路化常住之由漸前後兩望二儀雙明所以下即言已說當說今說前四重可見但就第五據果嘆中即有法說譬說法說亦可見就譬說即有開合譬如有人渴乏須水於彼高原穿鑿求之猶見干土者水譬壽量果高原譬初教及第二波若教干土譬八十年果言前二教中求壽量果不得但得八十年果知水尚遠施功不已者譬聞維摩教轉見濕土者濕土譬維摩教七百阿曾祇果言為得水則濕土少近內合於壽量果七百阿曾祇少近泥譬今日法華經其心快定知水必近者至法華方知壽量果本義云顯土譬無量義經從菩薩亦如是以下第二合就中有三第一正合第二釋合第三從藥王若有菩薩以下誡勸開方便門者開昔三是方便示真實相者示今一是真實一因一果之理盡在此經中故云藏金剛心時方窮其底故言深以諸餘義不可破壞故言固其理杳然故言幽行因久到故言遠得之者希故云無人能到從藥王若有善男子以下因明流通方法作覓中第二正明通經方法可見從藥王我於余國以下第三明助護通經人就中有五第一明遣化人為救第二明遣四部眾為聽法眾第三明遣天龍神第四明令說法者得見我釋迦身第五令不忘失文句皆可見偈頌中凡有十八行半偈上中有三第一先嘆經第二正明通經方法第三助護通經人今十八行半偈初五行偈頌第一嘆經從若人說此經以下四行半偈頌第二正明通經方法從若我滅度後以下九行偈頌第三助護通經人上第一嘆經中有五第一格量嘆第二據人嘆第三據處嘆第四就因嘆第五據果嘆今五行偈初一行頌第一格量嘆次四行偈頌第五據果嘆略不頌第二據人嘆第三據處嘆第四據因嘆上第五據果嘆中有法說譬說今不頌法說但頌譬說即有開合初一行半偈頌開譬從藥王汝當知以下二行半偈頌合譬上合中有三一正合二釋合三誡勸今但頌正合略不頌其二從若人說此經以下四行半偈頌第二正明流通方法初二行半偈正頌上事後二行偈以義明應起忍從若我滅度後以下九行偈頌第三助護通經人上中有五第一遣化人第二遣四部眾第三遣天龍神第四令見釋迦身第五令不忘失句今皆頌但不次第今九行偈初二行偈頌第二遣四部眾若人慾加惡以下一行偈頌第一遣化人從若說法之人以下二行偈頌第五令不忘失句從若人具足德以下一行偈頌第四令見釋迦身從若人在空閒以下一行偈頌第三遣天龍神從若人樂說法以下二行偈以義結勸

 

見寶塔品第十一

此是覓流通人中第二多寶如來助覓就中亦有長行偈就長行中有十九重第一經家敘寶塔之相第二從爾時寶塔中出大音聲以下明塔中出聲讚歎釋迦第三從爾時四眾以下明時眾見塔歡怪並生第四從爾時有菩薩以下明大樂說菩薩欲釋眾怪即問如來第五從佛告大樂說以下如來答寶塔來之所以第六從是時大樂說以下明大樂說仍發願欲見多寶如來第七從佛告大樂說以下佛答汝若欲見多寶如來者應集十方分身諸佛第八從大樂說白佛言以下明大樂說仍發願欲見分身諸佛第九從爾時佛放白豪一光以下明釋迦放光照十方分身諸佛所以放光集諸分身者欲明諸佛尚尊重法而來況汝等大眾豈可不重第十從爾時十方諸佛各告眾菩薩以下明十方分身諸佛既被光明各與其菩薩等共議欲來第十一從時沙婆世界即變清淨以下明釋迦三段變土欲容諸分身佛於時只是神力變土是故經家述之所以三變者是表破三乘執心也則其轉廣廣二乘狹意也第十二從爾時東方釋迦牟尼以下明分身諸佛皆集遣使問訊釋迦第十三從爾時釋迦牟尼佛以下明釋迦既得相聞即起開塔示之第十四從即時一切眾會以下經家敘大眾見聞塔中事滅度佛謂多寶如來說如是言者謂上塔中出聲嘆言善哉釋迦也嘆未曾有以下明今時眾嘆也第十五從爾時多寶如來以下明多寶如來分坐喚釋迦坐第十六從即時是釋迦牟尼佛以下明釋迦就坐所以多寶如來與釋迦佛共坐者滅度既坐欲明不生而現生釋迦與多寶並坐者欲明雙樹滅非實滅第十七從爾時大眾見二如來以下明大眾見二如來在空仍復願欲在於空第十八從即時以下明如來以神力接大眾在空第十九從以大音聲以下正唱覓通經人第二偈頌凡有四十八行上長行中有十九重然今但頌四段不頌十五重今四十八行偈初三行半偈頌第五答寶塔來之所以從又我分身以下三行偈頌第七明若欲見多寶如來應先集分身諸佛從為坐諸佛以下五行半偈頌第十一沙婆世界變清淨此亦經家自作偈頌從告諸大眾以下三十六行偈頌第十九正覓通經人

 

持品第十二

此品明五種人受持弘經故云持品此是明別流通因義中第二堪流通者奉命流通五種人發誓流通故即有五重第一藥王菩薩及大樂說頒類有二萬諸菩薩發誓流通第二從爾時眾中五百阿羅漢以下明得記聲聞等發誓流通第三從復有學無學以下明得記學無學人等發誓流通第四從爾時佛姨母以下明尼眾發誓流通第五從爾時世尊以下竟品明八十萬億諸大菩薩發誓流通今此五種人雖復皆誓流通而初大行等誓通穢土次三種人皆誓通淨土最後八萬億大土不別淨穢直誓皆通前四重可見但就第五八十萬億人誓通中有長行偈長行可見就偈中有二十行偈分為六第一初一行偈直誓我等當流通第二次一行偈誓為欲弘通此經故能忍白衣諸難第三從惡世中比丘以下九行半偈誓亦為欲弘通此經故能忍諸惡比丘種種無道第四從濁劫惡世以下三行偈亦為欲弘通此經故雖有惡鬼種種諸難而不惜身命第五從世尊自當知以下二行半偈亦為欲弘通此經故不違惡比丘耶律第六從諸聚落城邑以下三行偈結誓弘通皆可見

 

安樂行品第十三

此品明四安樂行勸接新發菩薩故因為品目也此是別流通因義中之第三勸接新發退墮何則新發菩薩聞上若能弘通此經功深報重內心即有我等亦弘通但上持品中諸大土等發誓流通云我等於後世為欲弘通此經故雖遇白衣刀杖之苦惡鬼入身之亂求名比丘毀謗之辱惡僧耶律之嘖當起大忍不惜身命即懷是乃行中最難諸佛所嘆若非久發大士誰能若斯是以文珠知時為諸新發菩薩請問住於惡世得通此經之方法所以如來即舉四安樂行用答文殊請問有四安樂行菩薩若能修此四安樂行者雖在惡世無可憂慮以勸新發退墮之類四安樂行者一身善行二口善行三意善行四慈悲行所以通名安樂行者今此四行皆能離危得安遠感樂果故通稱安樂行也然萬行皆可用為勸何意只就此四行為勸者今此四行前三行即是自行後一慈悲行則是外化行菩薩之道將欲正他先正己身正己之要莫如三行正他之要慈悲為本天下萬行雖羅要必在此二行菩薩若能修此四行上則為諸佛所稱嘆中則為諸天所護念下則為諸人所供敬然則雖復惡世無憂刀杖之困惡鬼入身之亂況復求名比丘毀謗之辱惡僧耶律之嘖所以如來據此四行為勸也然此是私意本釋少異四安樂者一智慧行二說法行三離過行四慈悲行若判自行外化第一第三是自行第二第四是外化行亦好隨欲可用就中初開為二第一文殊問第二如來答就第一文殊問中亦有二第一先嘆上中發誓諸大士第二從世尊菩薩以下正問就第二如來答中亦有二第一直唱有四法第二從一者菩薩以下別出四法就中自有四第一初一長行與偈明身善行第二從又文殊師利如來滅後以下亦一長行與偈明口善行第三從又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法欲滅時以下亦一長行與偈明意善行第四從又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於後末世中以下亦一長行與偈明慈悲行就第一身善行中亦有二第一正明身善行第二從文殊是名以下結身善行就第一正明身善行中第一立行近二處章門第二從云何以下釋兩章門先釋行處後釋近處行處即是身之行善近處即是身之止善住忍辱地柔和善順而不卒暴心亦不驚者言觀假名空能亡是非於善不卒喜於惡亦不卒驚從又復於法以下明觀實空能不存諸境從云何名菩薩親近處者以下釋近處即是身之止善就中有二第一明不親近假有第二從復次菩薩以下明不親近實有就第一不親近假有中有十種不親近一不親近國王王子大臣官長是驕慢緣二不親近諸外道是邪見緣三不親近諸戲境是惡業緣四不親近諸殺生是發惡穢緣五不親近求聲聞是為求大最妨緣為今日法花亦最不宜六不親近諸女人及處女寡女少女是愛染緣為求道最妨七不親近五種不男是不定緣八不獨入他家是生疑緣九不樂畜年少子等是散亂緣十不親近常好坐少乘禪師本義前九皆是應不親近境從常好禪定以下明應親近境是名初親近處者結從復次以下第二明不親近實法有此中文似緣不着真諦故云止善而非也但解實法即空不存諸境故即是止善就中亦有二第一正明真諦空第二舉俗有證真空就第一正明真諦空即有二前六句明心行處滅從一切言語以下十一句明言語道斷第二舉俗有證空但以因緣有者證心行處滅從顛倒生故說者證言語道斷從常樂觀以下結上有結假名親近故云第二親近也偈頌中凡有二十七行半偈分為二第一初二十三行偈正頌上事從若有比丘以下四行半偈明得果行報釋此中文本義配上長行作重解釋而私意少不安故但直頌不作重也但從顛倒分別以下二行偈頌上常好坐禪初一句明好禪之由次一句正頌上常好坐禪言由有顛倒分別心故舍此就彼山間常好坐禪然則何暇弘通此經於世間故知常好坐禪猶應入不親近境本義云此二行非頌常好坐禪從顛倒分別以下五行偈皆頌上不親近實法有顛倒分別一行但舉非顯是從文殊以下明身行中第二結從又文殊師利以下第二明口善本義云說法行就中亦有長行偈長行中亦有二第一明口之止善第二從善修如是以下明口之行善不樂說人及經典過者經過謂文句好惡然言其短可忌言長何過夫好舉他美必欲有報所以君子不須也第二行善可見第二偈頌凡有十六行半偈分為二第一初十一行半偈正頌上事從我滅度後以下五行偈亦明得果行報從又文殊師利以下第三明意善行本義離過行就中亦有長行偈長行中亦有三第一明止善第二從當於一切眾生以下明行善第三從文殊師利以下得果行報皆可見第二偈頌六行即分為三初二行偈頌第一止善從是佛子說法以下三行偈頌第二行善從第三法如是以下一行偈頌第三得果行報從又文殊師利以下第四明慈悲行就中亦有長行偈長行中亦有二第一正明慈悲行第二從文殊師利是菩薩摩訶薩以下亦明得果行報第一可見但就第二得果行報中有二第一直明若能以慈悲弘通此經在人為人所恭敬在天為天所救念第二所以能得如是報即釋言此經於諸經中最尊故上則三世諸佛皆尊護下則非諸人易得所以能弘通者得如是報也就中舉法譬二說為釋法說可見舉譬說為釋中即有二譬前譬為上上則三世諸佛所尊護作譬後譬亦為下下則非諸人易得作譬各有開合強力聖王譬如來諸國譬三界所化處少王譬四魔種種兵具譬如來種種神力眾譬從佛化諸弟子隨功賞賜者譬隨機為說諸餘經髻中明珠譬法華合可見後譬亦有開合開譬可見但就合中有三第一正合第二舉外譬怙合第三結合即可見第二偈頌凡有三十七行半偈分為二第一初十四行半偈正頌上長行從我滅度後以下二十三行偈總結勸四樂行上長行中有二第一正明慈悲行第二明得果行報今十四行半行偈初四行偈頌第一正明慈悲行從譬如強力以下十行半偈頌第二得果行報頌第一正明慈悲行可見上第二明得果行報中有二第一直明報尊第二釋報尊今不頌第一但頌第二釋上釋中有二第一舉法說為釋第二舉譬為釋今不頌第一法說但頌第二譬說上中即有二譬二譬各有開合今十行半偈初三行偈頌第一強力譬從如有勇健以下一行偈頌後譬從如來亦爾以下三行半偈頌合第一譬從既知眾生以下三行頌合後譬從我滅度後以下二十三行偈中第二總結勸四行就中有二第一初一行半偈直勸欲通此經當依此四行第二從讀是經者以下明報重就中有四初一行偈明現報重從不生貧窮以下三行半偈明未來報重從若於夢中以下十六行偈明夢報重最後一行偈總結皆重

 

從地踴出品第十四

因從地踴出菩薩等明佛壽長遠故因為品目此經正說大開為二第一明因一義第二明果義長遠此前以來皆明因一義已竟從此品以下入分別功德品訖如是之人等於是無有疑明果義長遠今既明萬善皆是一因即義自應明以萬善為一因所得果相所以此明以萬善為一因而得故佛壽命亦長遠無窮但昔或言八十又云七百阿曾祇者亦是如來方便之說非是實說明此果義亦例同因義初開為四第一從此品初訖我從久遠來教化是等眾略開近顯遠動執生疑第二從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及無數諸菩薩等心生疑惑怪未曾有以下竟此品明大眾懷疑致請第三舉壽量品廣開近顯遠斷疑生信第四入分別功品訖如是之人等於是無有疑別流通果義夫此四重所由來者眾生久聞如來壽命只是八十復聞七百阿曾祇執以為實若卒聞佛壽長遠無窮必生疑怪處心不安所以如來知時欲令大眾動其八十七百之執懷疑致請不卒明佛壽是長遠方指從地踴出菩薩曰此是我今成佛以來始令發心得不退地者也又言我從久遠來教化是等眾第一略說來意如是大眾夢聞我今成佛始令發心得住不退者即生疑常云菩薩之道必無量劫修行方得今如來成佛唯是四十餘年然則那得言此是我今成佛始令發心得住不退地者耶又聞我從久遠教化是等眾則動其七百阿曾祇之執今所言久遠是何久遠猶指四十餘年而言耶復有餘久遠耶若指四十餘年不足久遠若是余久遠者如來成佛非但四十餘年過去若然今將來亦應長遠非但七百阿曾祇既有此疑即不可不請所以第二有疑致請夫如來深旨唯在廣說不在於略但欲從時宜故須此略說而今大眾請問既至即稱如來本意復有何待所以第三廣舉微塵之譬明如來成佛以來既久非但四十餘年今將來亦長遠無窮非但七百阿曾祇然則非但四十即是開近非但七百即是顯遠廣略二說既竟果義自圓即應流通所以第四有別流通果義本義云亦有四第一從此品初訖當精進一心偈名為壽量家別序第二從爾時世尊說此偈已以下訖我從久遠教化此等眾名為略開近顯遠動執生疑第三從爾時彌勒菩薩等心生疑怪竟品明大眾懷疑致請第四從入分別功德品一品半廣明佛壽命長遠斷疑生信不須別流通果義就第一略開近顯遠動執生疑中初開為二第一從初訖汝等自當因是得聞先出略說所因第二從爾時釋迦牟尼佛告彌勒菩薩善哉善哉以下正明略開近顯遠動執生疑就第一先出略說所因中亦有四第一明他方國土諸來菩薩請佛我等亦欲弘通此經於此娑婆世界第二從止善男子以下如來舉娑婆菩薩止他方菩薩第三從佛說是時以下無量菩薩從地踴出證成佛語第四從爾時彌勒菩薩及八千洹河沙諸菩薩眾以下明大眾得見從地踴出菩薩請問其本若論他方菩薩請佛弘通者欲令釋迦舉娑婆菩薩娑婆菩薩如言出來者欲令大眾請問其本仍顯佛壽長遠故云此四重皆是略說所因也第一第二可見但就第三娑婆菩薩從地踴出證成佛語中有二第一經家敘踴出之相第二從是菩薩眾中有四導師以下明踴出菩薩與釋迦往復問訊就第一經家敘中有八第一直明踴出第二從是諸菩薩身皆金色以下明踴出菩薩形色第三從先盡在此以下明其住處第四從是諸菩薩以下明其來意第五從一一菩薩以下明其將眾數第六從從地出已以下明其三業供養如來第七從是菩薩摩訶薩以下明其作供養劫數第八從爾時四眾以下明大眾見諸菩薩遍滿無量國從菩薩眾中以下第二明踴出菩薩與釋迦往復問訊就中有四重第一踴出菩薩問訊如來第二從爾時世尊以下如來答第三從爾時諸大菩薩而說偈言以下踴出菩薩讚歎釋迦第四從爾時世尊以下釋迦報嘆踴出菩薩從爾時彌勒菩薩以下略說所因中第四明大眾請問踴出菩薩根本就中亦有二第一此中菩薩眾問其釋迦如來第二從爾時釋迦牟尼分身諸佛以下明他方菩薩問其分身諸佛就第一此中菩薩等問釋迦中亦有二第一經家敘彌勒及眾菩薩欲問之意第二從無量萬億以下以偈正問凡有十九行半偈分為三第一初一行偈總請答其今將問第二從是從何所來以下十四行偈正問其所見第三從世尊我昔來以下四行半偈總結請第一可見但就第二正問中有六問第一初一句問住處即問上第三先盡在此娑婆世界第二次一句問其來意即問上第四聞佛言我有娑婆菩薩此等必當弘通從巨身大神通以下一行半偈問其身形色好妙即問上第二是諸菩薩皆作金色三十二相無量光明第四從一一菩薩以下九行偈問其眷屬即問上第五一一菩薩皆是大眾唱導之首各將六萬恆河沙眷屬第五從是諸大威德以下二行偈問其師是不關上經家敘第六從如是諸菩薩以下一行偈問其裂地而出即問上第一是時娑婆世界地皆震裂皆可見從世尊我昔來以下四行半偈第三總結請然上經家敘踴出中第六明踴出菩薩以三業供養第七明其作供養劫數第八明大眾見諸菩薩遍滿無量國而此不問此三重者以三業供養今現諸人皆能不足為問劫數長短即是如來神力亦無可怪若如來使見即有緣誰其不見所以不問此三重也從爾時釋迦牟尼佛以下問踴出菩薩根本中第二他方菩薩問其分身諸佛就中亦有二第一問第二從爾時諸佛各告以下分身諸佛答且待須臾從爾時釋迦牟尼佛告彌勒菩薩以下第二正明略開近顯遠動執生疑就中有二第一許答第二從爾時世尊說此偈已以下正答就第一許答中亦有長行偈可見本義云至此以上皆是壽量家別序就第二正答中亦長行偈然上彌勒凡有六問一問其住所上云是從何所來二問其來意上云以何因緣集三問其身形色好妙上云巨身大神通智慧叵思議四問其眷屬上云一一諸菩薩所將無數眾五問其師上云是諸大威德誰其為說法六問裂地上云如是諸菩薩神通大智力四方地皆裂皆從中踴出而可答中但答其三問略不答餘三問從初訖調伏其心令發道意超答其第五問師從此諸菩薩以下還答其第一問住所從阿逸多諸善男子等以下答其第二問來意問身形色問眷屬問裂地此三問皆非所答之要所以略而不答第二以偈頌答凡有八行半偈分為二第一初七行半偈直頌答第二從我今說實語以下一行偈以義勸信上長行有三答一答師問二答住處問三答來意問今七行半偈但雜頌答不次第也從爾時彌勒菩薩以下明果義長遠中第二明大眾懷疑致請就中亦有長行偈長行中亦有二第一經家敘大眾疑念之相第二從即白佛言以下正請第一可見但就第二正請亦有二第一先出所疑念第二從世尊得佛未久以下正請就第一先出疑念中亦有二第一以法說為出第二以譬說為出皆可見就第二正請中亦有二第一彌勒自陳已解第二從然諸新發菩薩下正為未解請亦可見第二偈頌凡有十四行偈上長行有二第一先出所疑念第二正請初十一行偈頌第一先出疑念從我等從佛聞以下三行偈頌第二正請上第一先出所疑念中有二一以法說為出二以譬說為出今十一行偈初五行偈頌以法說為出譬如少庄以下六行偈頌以譬說為出從我等從佛聞以下三行偈頌第二正請上中有二第一彌勒自陳己解第二正為未解者請今三行偈亦分為二初二句頌第一彌勒自陳己解從願佛為未來以下二行半偈頌第二正為未解請

 

壽量品第十五

此品極明如來壽命長遠以微塵為量故云壽量品此是開近顯遠以明果義長遠中第三廣開近顯遠斷疑生信就中亦有長行偈長行中亦有三重第一如來三過誡信第二從是時菩薩以下彌勒等奉敕第三從爾時世尊知菩薩以下正廣說前二重可見但就第三正廣說中即有法說譬說法說中亦有二第一從初訖壽命無量阿曾祇劫常住不滅明成佛已來久遠非但四十餘年第二從諸善男子我本行菩薩道以下明今將來亦長遠無窮非但七百阿曾祇就第一明過去長遠中亦有三第一正明過去久長第二從從諸善男子於其中間以下明四種方便自顯久遠之旨第三從如是我成佛已來以下結過去久遠就第一正明久遠中有二第一舉法說略明久遠第二舉微塵廣明久遠就第一直略明中亦有三第一誡聽第二從一切世間以下明惑者見應便謂今始成種智第三從然善男子以下正略明久遠就第二舉微塵廣明久遠中亦有三第一如來先舉微塵問大眾第二從爾時彌勒菩薩等以下大眾答佛問第三從爾時佛告諸大菩薩以下正廣明久遠前二可見但就第三正廣明久遠中即有二第一直言久遠第二就化處明久遠化處即他方此方二處亦可見從諸善男子以下明成佛已來長遠中第二明四種方便自顯久遠之旨就中即明四種方便故自有四重一明燃燈佛等二明名字不同三明現始成種智四明所說不同言能以此四種神通無方化物若未成佛那得如是本義云就第一法說中有四第一明釋迦過去中神通益物第二從諸善男子如來見諸眾生樂於少法以下明現在神通益物第三應有未來神通益物而略故今以義玄出第四從又善男子諸佛如來法皆如是以下即所謂開近顯遠之言結三世化物不虛亦好隨欲可用於是中間謂從過去至今王城之前間我說燃燈佛等者就實為論定光燃燈即是釋迦但欲化物作二而言也次二重可見就第四明所說不同中有三第一直言為欲化物故所說不同第二釋能不同之所以第三從以諸眾生以下重釋所以須無定或說己身或說他身者言或說他身為己身說己身為他身此二句明教益或示己身或示他身者言或示他身為己身示己身為他身此二句明形益或示己事或示他事者言或示他事為己事示己事為他事此二句通明萬事皆能相返為示第二釋能不同之所以標擬所以能如是相返者何釋曰理本無定性如來明達此理故能得如是相反也如來如實知見三界之相者觀三界無有定性無有生死若退若出者理本無死可憂無生可喜亦無退作下愚亦無出作聖人亦無在世及滅度者亦無在世者是凡滅度者是聖也非實非虛非如非異者亦無聖義是實可取亦無世事是虛可舍亦無如理可嘆異理可非不如三界見於三界者言不以三界見三界如斯之事如來明見無有錯謬者言明達此理故能得如是相反也從以諸眾生以下第三重釋所以須無定言寧理實爾而所以欲如理無定為說者亦由眾生心性各異欲樂不同故然可見從如是我成佛已來以下明成佛過去久遠中第三結過去久長常住不滅者即是明常但具須五時之人猶不知便謂如今世云常在此處不移也從諸善男子我本行菩薩道以下舉法說明如來壽命長遠中第二明今將來亦長遠無窮復倍上數就中亦有二第一直明今將來亦長遠無窮第二從今非實滅度以下釋物疑疑者若言如來壽命今將來亦長遠無窮復倍上數者即應久住於世教化眾生而今猶云我將滅度即難信長遠所以釋此疑曰所言將取滅度但為化物方便示滅非實滅也本義云從諸善男子如來見諸眾生樂於少法以下訖而言滅度明現在神通益物就中有三第一從初訖作如是說明王宮不生而現生第二從諸善男子如來所演經典以下明現生之後應滅之前神通益物第三從如是我成佛已來明雙樹非滅而現滅亦好第一可見但就第二釋疑中有二第一正釋第二從諸善男子以下結示滅非實滅就第一正釋中亦有三第一直明示滅但約化物第二釋所以化物唯因現滅言欲以難遭為勸故第三重釋所以以難遭為勸第一可見但後二重釋中各有二第一正釋第二從是故以下結亦可見從又善男子以下第二結示滅非實滅諸佛如來法皆如是者言方便化物則諸佛如我釋迦也為度眾生皆實不虛者正結方便示滅者非虛也本義云從此又善男子以下法說中第四即所謂開近顯遠之言廣開近顯遠以明果義長遠斷疑生信中本有二第一法說第二譬說今法說已竟從此下第二譬說即有開合就開譬中亦有七種譬皆為上法說作譬然上法說或取或不取簡作七種法說為此七種譬作本上法說中本有二第一明成佛已來久遠第二明今將來亦長遠無窮就第一成佛已來久遠中有三第一正明久遠第二舉四種方便自顯久遠之旨第三結成佛過去久遠就第一正明久遠中亦有廣略二說今不取略說就廣說中亦有三第一如來舉微塵問大眾亦不取第二大眾奉答亦不取第三正廣明久長就中有二第一直明久長第二據化處明久遠今皆取為二種法說第二舉四種方便自顯久遠之旨中即有四種方便一燃燈佛等二名字不同三現始成種智四所說不同今略第一燃燈佛等第二名字不同唯取第三現始成種智第四所說不同為二種法說又略不取第三結久遠是故成佛已來久遠中簡取四種法說上第二今將來亦長遠中有二第一正明今將來長遠復倍上數第二釋物疑今不取第一正明今將長遠又第二釋疑中有二第一正釋第二結示滅非實滅就第一正釋中有三第一直言現滅為欲化物第二釋所以化物唯因現滅第三重釋所以以難遭為勸今不取第一直言現滅為欲化物唯取後二重釋為二種法說又取第二結示滅非實滅自為一種法說大合凡為七種法說今此譬說亦有七種譬說第一名良醫譬為上第一常在娑婆說法教化作譬第二以有事緣遠至余國二句名醫就他方譬為上第二就化他方作譬第三從諸子於後以下名醫還本譬為上第三現始成種智作譬第四從父見子等以下名醫治子病譬為上第四所說不同作譬第五從其諸子中以下名子不順醫教故方便示死譬為上第五欲以難遭為勸作譬第六從是時諸子以下因示死子得益譬為上第六以難遭為勸有益作譬第七從諸善男子以下名醫不妄譬為上第七法說結示滅非實滅作譬本義云上法說本有四第一過去神通益物第二現在神通益物第三應有未來神通益物第四總結三世益物不虛今從初訖遠至余國為上第一過去神通益物作譬從諸子於後以下為上第二現在神通益物作譬從其父聞已以下為上第三應有未來神通益物作譬從諸善男子以下為上第四總結三世化物不虛作譬上四段中又別出重廣多然今此譬多開略也今此七譬雖復為上七種法作譬若別為論前四譬總為上第一成佛過去長遠作譬後三譬亦總為今將來長遠作譬譬如良醫智慧聰達者良醫譬如來智慧譬三達智明練方藥善治眾病者言亦能知病識藥稱機為說也其人多諸子息若十二十乃至百數者譬受化眾生等至此譬上云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說法教化以有事緣遠至余國者第二名醫就他國譬上第二法說明此中眾生化緣既盡就化他方作譬上云亦於余處百千萬億那由他阿曾祇國導利眾生從諸子於後以下第三名醫還本譬為上第三現生王宮始成種智作譬就中有二第一明父見子病發還來內合如來見發可化之機現生王宮第二從諸子飲毒以下明子見父還歸願救苦患內合眾見佛生王宮願賜教化後者謂就化他方之後也他藥譬外道耶教地譬五道即譬上云如來見諸眾生樂於少法德薄垢重者至此明還來之由內合現生之由是時其父還來歸家者正明還歸內合正現生宮即譬上為是人說我少出家得阿耨三菩提從諸子飲毒以下第二明子見醫還願救苦患內合眾生見佛始成求化失心譬失解不失心譬不失解是謂昔在娑婆教化時解也從父見子等苦惱如是以下第四名醫治子病譬為上第四法說諸經所說不同作譬色譬理上之文香譬文下之理搗蓯和合者譬必須文理相稱為化也即譬上云如來所演經典皆為度脫眾生或說己身或說他身從而作是言以下勸服藥內合自推從其諸子中以下第五名方便示死譬為上第五欲以難遭為勸作譬就中凡有二意一不失心者隨教服藥能除病故不為示死內合利根眾生能隨教勤善故不為此現滅二者失心不隨醫教不能除病故正為此示死內合鈍根眾生不從佛教不能遣惡故正為此等現滅上中有二第一正釋第二結從初訖而謂不美譬上正釋上云若佛久住於世薄福之人不種善根從父作是念以下譬上第二結上云是故如來以方便說比丘當知諸佛出世難可值遇從父作是念以下訖勿憂不差譬雙林之前如來自唱至八十年當入涅槃從作是教已以下譬正在雙林唱滅是好良藥今留在此汝可取服勿憂不差者良藥譬佛教言佛雖滅度所說經教猶留於世汝等當學勿憂不增善也他國譬雙林使譬音聲言至雙林以大音聲普告眾生大覺世尊今將滅度從是時諸子以下第六名因示死有益譬為上第六以難遭為勸有益作譬上中有二第一正釋第二結釋從初訖毒病皆喻譬上第一正釋上云斯眾生等必當生難遭之想心懷戀慕渴仰於佛便種善根從其父聞子以下譬上結釋上云是故如來雖不實滅而言滅度非實死故更來也上既云非實滅故此云更來然則若有緣其施化無息若爾佛壽命今將來亦長遠復倍上數不論可證從諸男子以下第七名醫不妄譬為上第七法說結示滅非滅言良醫只欲令利其子故非死而示死者理實非虛即譬上云諸佛如來法皆如是為度眾生皆實不虛從我亦如是以下合譬上開譬中凡有七譬而今略不別合我亦如是成佛已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阿曾祇劫者通合上成佛已來久遠中四種譬從為眾生故以下亦通合今將來亦長遠中三種譬初二十行半偈頌法說後五行偈頌譬說上法說中有二第一明成佛以來久遠第二明今將來亦長遠今二十行半偈亦分為二第一初二行偈頌第一成佛已來久遠第二從為度眾生故以下十八行半偈頌第二今將來亦長遠上第一成佛已來久遠中有三第一正明久遠第二舉四種神通化物證成久遠第三結久遠今但通頌不別上第二今將來亦長遠中有二第一正明今將來長遠復倍上數第二釋疑今不頌第一正明久遠唯頌第二釋疑上第二釋疑中有二第一正釋第二結示滅非實滅初八行半偈頌第一正釋從神通力如是以下十行偈頌第二結示滅非實滅上第一正釋中有三第一直言現滅為欲化物第二正釋所以化物唯因現滅第三重釋以難遭為勸今八行半偈初二行偈頌第一直明現滅為欲化物從眾見我滅度以下六行半偈通頌第二正釋所以化物唯因現滅第三重釋所以難遭為勸皆可見從神通力如是以下十行偈頌上第二結示滅非實滅但文少廣意則是一也從如醫善方便以下五行偈頌第二譬說初一行頌開譬從我亦為世父以下四行偈頌合譬上開中凡有七譬前四譬為成過去久遠作譬後三譬為今將來亦長遠作譬今不頌為過去久遠中四譬但頌未來長遠中三譬然但通頌不別上合中有二第一通合成佛已來久遠第二亦通合未來長我亦為世父救諸苦患者此二句頌上通合成佛過去久遠從為凡夫顛倒以下三行半偈頌通合今將來長遠

 

分別功德品第十六

此品分別聞經五種功德故云分別功德品入此品訖如是之人等於是無有疑偈以來開近顯遠以明果義長遠中第四別流通果義就中開為二第一先明時眾因聞佛壽長遠皆得益第二從爾時佛告彌勒菩薩以下正勸別流通果義本義云就廣明佛壽長遠中開為三第一壽量一品正廣明佛壽長遠第二分別功德品初二長行總為時眾授記第三從彌勒以偈頌長行示己領解而今不須就第一明時眾得益中有三第一正明得益之相第二從佛說是諸菩薩以下天雨花散佛供養第三從爾時彌勒菩薩以下明彌勒以偈讚歎如來令益無數眾此中文本義微妙細釋而不能受故隨文直唱而已也即所謂闕所不審第二天雨花有花必有實故以花證佛語不虛第三彌勒以偈嘆佛凡有十九行偈分為四第一初一行偈嘆佛壽命長遠第二從無數諸佛子以下十行偈嘆上得益第三從雨天曼陀羅以下六行偈嘆上天雨花第四從如是種種事以下二行偈總結嘆本義從此下示己領解就第二嘆得益中有二初八行偈嘆菩薩得益從復有八世界以下二行偈嘆凡夫得益就嘆菩薩得益中亦有二初七行偈正嘆如是等以下一行偈結嘆就嘆凡夫得益中亦有二初一行偈正嘆後一行偈結嘆從爾時佛告彌勒菩薩以下別流通果義中第二正勸別流通果義本義云從此下入大段第三流通說亦不須就中亦有長行偈長行中亦有三第一直明流通果義者功深報重第二從若有善男子以下作格量第三從若有善男子以下舉菩提證結皆可見第二偈頌凡有十九行半偈上長行中有三第一直明功深報重第二作格量第三舉菩提證結今略不頌第一第三但頌第二作格量十九行半偈分為二初十四地偈正頌上格量即明五度亦可見第二從其有諸菩薩以下五行半偈釋疑何者每言若能一念信解則疑然則都無常信耶所以舉無量劫修行菩薩為釋亦可見夫此經例同眾經有三大段第一序說第二正說第三流通說今者第一序說第三正說已竟從此以下第三流通說就中開為二第一從此下訖妙莊嚴王本事品舉十品半經文明他分流通此二普賢菩薩一品明自分流通此二重來意者夫流通之義要在化他所以先明他分流通然若但勸化他則新學之徒或生退墮之心所以亦明自分流通以勸之也就第一他分流通開為五重第一此品與隨喜功德品法師功德品常不輕菩薩品凡舉三品半經文正明受持者功深流通者報重命覓通經之人第二舉如來神力品明堪流通奉命誓流通第三舉屬累品明如來以經付屬第四藥王菩薩本事品妙音菩薩品觀世音菩薩品凡舉三品為新發菩薩說其弘通方法第五陀羅尼品妙莊嚴本事品舉二品諸大菩薩等誓救弘通之人就第一覓弘通中即分為三第一此品直明功深報重覓弘通人第二隨喜功德品據隨喜功德作覓第三法師品常不輕菩薩品據五根明利作覓就第一此品直覓中亦有長行偈長行中亦有二第一明佛現在時流通功報之相第二從又復如來滅後以下明佛滅度後時流通功報之相就第一明現在時中亦有二第一直言功報無量第二從阿逸他以下明其報重之相即有二相一明見佛常在耆闍山二明見娑婆世界成流離地就第二滅後時中亦有四第一明能受持者不須作塔第二從況復有人以下明亦應兼行五度第三從若讀誦受持是經以下明若並造塔及僧坊持戒其報已近菩提第四從阿逸他若我滅後以下明受持此經人立處應起塔如供養佛塔作供養就第一不須起塔中有二第一明先已造故第二從若我滅度後以下明與作同故皆可見第二偈頌上長行中現在時滅後時有二今不須第一現在時但頌第二滅後時上中有四一明不須塔二明應兼行六度三明應並造塔持戒四明其人立處應起塔今十九半行偈初十一行半偈頌第一不須塔從何況持此經以下三行偈頌第二兼行五度從若見此法師以下五行偈頌第四其立處應起塔不頌第三並造塔持戒也上第一不須塔中有二第一明已造故第二明與作同故今十一行半偈初五行半偈頌第一已造故從若人持是經以下六行偈頌第二與作同故

 

隨喜功德品第十七

此品明隨喜功德利益故仍為品目也此是正覓弘通人中第二據隨喜功德作覓就中自有二第一彌勒問第二如來答二重各有長行偈就佛長行中亦有四第一明第五十人隨喜功德第二從阿逸他以下明須臾間詣僧房聽經功德第三從若復有人以下明分坐功德第四又從若復有人以下明告經名功德就第一第五十人隨喜功德中有三第一如來作格量問彌勒第二彌勒作答第三如來正明福多後三重不開可見第二偈頌凡有十八行偈初九行偈頌上第一第五十人隨喜功德從若有勸一人以下五行偈頌第四告經名功德從若故詣僧房以下二行偈頌第二須臾間聽經功德從若於講法處以下二行偈頌第三分坐功德皆可見

 

法師功德品第十八

此品中明五種法師功德故仍為品目也此品與常不輕菩薩品覓通經人中第三據五根明利作覓就中自在二第一此品正據五根明利作覓第二常不輕菩薩品證果報不虛就此品正據五根明利作覓中亦有二第一總明能持者得六根好報第二從是善男子以下別列六根好相然此中六根功德大合六千其所以本疏妙釋而私意不及故不記也即所謂闕所不明就第二別列中自列六根故即有六重六重各有長行偈則尋文可見

 

常不輕菩薩品第十九

此品明如來昔日為名常不輕菩薩時事故仍為品目也此是據五根明利作覓中第二證果報不虛言如來為常不輕菩薩時殷勤受持是法華經為眾廣說令入佛道以此功德生生世世得值無量諸佛亦得六根清淨今現成佛然則能持此經果報不虛自明也就中亦有長行偈長行中有四第一結前罪福之相第二從大勢以下正明本事第三從於意云何以下會通古今第四從當知此經以下仍勸大眾獲大罪報如前所說者如上火宅偈末所述所得功得如向所說者如上法師功德品所明就第二正明本事自有二第一先明事本第二從最初威音王如來以下正明本事自可見第二偈頌凡有十九行半偈上長行中已有四第一先結罪福之相第二正明本事第三會通古今第四仍勸大眾但略第一先結罪福之相餘三皆頌初十行偈頌第二正明本事從彼時不輕以下三行半偈頌第三會通古今從我於前世以下頌第四仍勸大眾上第二正明本事中有二第一先明事本第二正明本事今十行偈亦分為二初一行半偈頌第一先明事本從是佛滅度後以下八行半偈頌第二正明本事

 

如來神力品第二十

此品中現如來神力仍為品目此是明他分流通中第二湛流通者奉命流通就中自有二第一正明奉命流通第二從爾時世尊以下如來述勸第一可見就第二如來述勸中即有長行偈長行中亦有二第一現神力作勸第二從佛告上行等菩薩以下發口正勸就第一現神力中凡有八種神力一現舌相廣長二放無量色光三現還攝謦咳四現共禪指五現六種地動六令大眾見七現空中唱言八現瓔珞反成寶蓋即臨文自別從爾時佛告以下第二發口正述就中即有二一正勸二從是以下結勸第二偈頌凡有十六行偈亦分為二第一初四行偈頌第一現神力從屬累此經故以下十二行偈頌第二發口正勸然上有八種神力今但頌五種神力略不頌令大眾見空中聲瓔珞反成寶蓋三種神力

 

屬累品第二十一

此品明如來以經附囑故仍為品目也此是他分流通中第三明如來正以經附屬就中有四第一正附囑第二從時諸菩薩以下明大眾奉旨第三從爾時釋迦牟尼佛以下如來辭眾事竟第四從說是語時以下明大眾聞敕歡喜就第一正附囑中自有三第一正附囑第二釋附囑之意第三從汝等亦應以下教弘通方法結勸後三重可見

 

藥王本事品第二十二

此品明藥王菩薩昔日苦行通經故仍為品目此品與妙音王品觀世音品凡三品明他分流通中第四明流通方法言若欲弘通此經者直如此三大士修行也而此三品分為二第一此藥王本事品明以苦行弘通第二妙音品觀世音品明以普現色身弘通然此三大士皆能苦行現身但互舉為明也就此品中即有三第一宿王花菩薩作問第二從爾時佛告以下如來答第三從說此品時以下經家敘時眾得益並出多寶如來讚歎宿王花菩薩第一可見但就第二如來答中亦有三第一正明苦行弘通第二從佛告宿王花菩薩以下會通古今第三從宿王花若有發心以下仍勸弘通就第一正明苦行弘通中亦有二第一明現身苦行弘通第二從作是語已以下明後身苦行弘通從佛告宿王花以下佛答中第二會通古今從宿王花若有發心以下佛答中第三仍勸弘通就中自有四第一直勸第二嘆經功德最勝即舉十譬為嘆第三從宿王花以下嘆經功用第四從若人得聞此法花經以下結勸弘通就第一直勸中即有二第一勸學意見第二以格量勸就第二嘆經功德最勝中即舉十譬為嘆可見就第三嘆經功用中亦有二第一舉法說作嘆第二從如清涼地以下舉十二譬為嘆從若有得聞此法花經以下第四結勸就中自有二第一總結勸弘通第二從若有人聞是藥王以下別勸受持藥王品第一可見但就第二勸受持藥王品中亦有六第一明轉女身生無量壽國第二從是時諸佛以下明諸佛亦嘆第三從宿王花以下結藥王德第四從若有人聞以下明聞藥王品隨喜最重第五從是故以下別附囑藥王品第六從宿王花汝若見以下重勸宿王汝殷勤供養弘通此經人余皆可見但就第五別附囑藥王品中即有二第一直附囑第二釋附囑之意從說是藥王菩薩以下品中第三經家敘時眾得益並出多寶如來讚歎宿王花事

 

妙音品第二十三

此中明妙音菩薩事故仍為品目也此品與觀世音品明流通方法中第二明普現色身弘經益物言若欲弘通此經應如此二大士所為也就此品中開為二十重第一從初訖遍照其國明如來放光召妙音菩薩第二從一切淨光莊嚴國中以下明妙音菩薩被召即請花宿王智佛欲往第三從爾時花宿王智佛以下明花宿王智佛許往仍教莫輕彼事第四從妙音菩薩白佛言以下明妙音奉敕即以神力自為其坐第五從爾時又文殊師利以下明文殊問釋迦佛是何故也第六從爾時釋迦牟尼佛以下明如來隨事而答第七從文殊師利白佛以下問妙音因行願欲學亦願欲見彼菩薩身第八從爾時釋迦牟尼佛以下明釋迦推多寶佛第九從時多寶佛以下多寶如來召妙音菩薩第十從於時妙音以下妙音受召至來作禮釋迦亦陳其佛相聞仍願欲見多寶如來第十一從爾時釋迦牟尼佛語多寶佛以下明釋迦隨願令見第十二從爾時花德菩薩以下明花德菩薩問妙音本行第十三從佛告花德以下明如來答第十四從爾時雷音王以下會通古今第十五從華德汝但見以下正明普現色身益物之事第十六從爾時華德以下明華德問妙音所得三昧第十七從佛告華德以下如來答第十八從說是妙音以下明彼此菩薩眾因問妙音所得三昧皆得利益第十九爾時妙音菩薩以下明妙音還歸覆命第二十從說是妙音以下明時眾得益

 

觀世音品第二十四

此品亦明觀世音菩薩普現種種色身說法度物故云觀世音品就中初開為三第一無盡意菩薩問名觀世音之所以第二如來隨問而答第三時眾得益第一不開但就第二如來答中亦開有四第一從初訖福德之利明其悲心拔苦慈心與樂第二從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以下正明普現種種色身說法化物第三從我今當供養以下無盡意菩薩供養觀世音菩薩第四從爾時持地菩薩以下明持地菩薩勸大眾應進觀世音菩薩就第一拔苦與樂中亦有三第一從初訖是故眾生常應心念明悲心拔苦第二從若有女人以下明慈心與樂第三從無盡意若有人以下舉格量勸進慈悲二德就第一悲心拔苦中亦有二第一正明悲心拔苦第二從無盡意以下結勸就第一正明悲心拔苦中亦有二第一先明能救外難第二從若有眾生多於淫慾以下明能拔內惡就第一能救外難中即有七難一火難二水難三風難四被害難五羅剎難六杻械難七急賊難內惡即心之三惡第二明慈心與樂可見從是故以下結第三舉格量勸進亦可見就第二正明普現種種色身說法度物中即有問答答中亦有正答結答亦可見就第三無盡意作供養中有五一作供二觀世音不受三無盡意請受四如來勸受五受從爾時持地菩薩以下第四勸進從佛說是以下品中第三時眾得益皆可見

 

陀羅尼品第二十五

此中明以陀羅尼神咒誓救弘通者故仍為品目也此品與妙莊嚴正本事明化他流通中第五明諸大菩薩等誓救弘通人就中即有二第一此品正明以咒守救第二妙莊嚴王本事品如來證述不虛就此品中自有四第一藥王將發誓護先問如來弘通得福之相第二從佛告藥王以下如來以格量反問藥王即明福德甚多第三從爾時藥王菩薩以下正明發誓守救第四從說是陀羅尼品以下明時眾得益第一第二可見但就第三正明發誓守救中有五種人誓救則尋文可見前四人中即無餘意但就第五羅剎女中自有二第一羅剎女誓救第二從佛告諸羅剎女以下如來述答品中第四得益亦可見

 

妙莊嚴王本事品第二十六

此中明妙莊嚴王本事故仍為品目也此是發誓守護中第二如來證述不虛就中有三第一正明本事第二從佛告大眾以下會通古今第三從佛說此以下明時眾得益第一正明本事即隨文自見但證述有三意一者只是父子之間必須善教相護乃入佛道者即今世弘通此經之人必賴諸菩薩守護乃得勢利不論明矣二者淨藏淨眼二子亦能信受法花經功德故今得藥王藥上者則今諸菩薩發誓守護弘通此經人諾哉有意耳三者於時耶見妙莊嚴隨其子教信受法華經故亦得今花德身於時淨德夫人與其二子同心善教其王故亦得今光焰莊嚴身者則今世眾生可不勤受弘通此經人所說哉

 

普賢勸發品第二十七

此品明普賢菩薩勸發自行流通故仍為品目也大段第三流通說中初開為二第一明他分流通第二明自分流通今他分流通已竟此是第二明自行流通此自分流通來意即如上釋言若能自行具足即化他自然就中開為五重第一明普賢菩薩將欲勸自行流通從東國來請佛欲聞說法華經又問何為能得此經第二從佛告普賢菩薩以下如來舉四法而答第三從爾時普賢菩薩以下普賢正勸自行流通第四從爾時釋迦牟尼佛以下如來述答第五從說是普賢勸發品時以下明時眾得益前二重可見但就第三正勸自分流通中有三第一明若能自受持讀誦者我當以種種守護第二從世尊若有菩薩以下請念知恩第三從是故以下結勸就第四如來述答中亦有三第一直述其以種種神力守護第二從普賢者以下別述其請念知恩第三從是故以下述其第三結勸從說是普賢以下品中第五明時眾得益

 

法華義疏第四終

댓글 없음:

댓글 쓰기